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6080334.aspx5.39.217.76' j& k$ ? y* ~0 Z5 |: [
(中央社巴黎8日綜合外電報導)50位頂尖科學家今天在一份全面的氣候科學更新報告中指出,破紀錄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日益減少的空氣汙染,正造成全球暖化空前的加速。
% x2 V- E% T9 F- @/ X# n* R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1 f) `3 U6 x1 r
法新社報導,這份經過同儕審查、針對政策制定者的報告指出,從2013年到2022年,「由人類導致的暖化一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每10年超過攝氏0.2度。」
m. r) _# k+ S2 z* S0 J5 |4 X5.39.217.76
% k2 |" H& O9 g \5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過去10年,人類每年平均向大氣層排放約540億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每秒約1700公噸,創下新高。5.39.217.76( b6 l. ]+ B3 r
: v. V w) V3 n h3 P( q今年稍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將於杜拜舉行,世界領導人將在會議中面對這些新數據。在聯合國會談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環節,會評估2015年於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通過的氣溫升幅目標進展。tvb now,tvbnow,bttvb' a: w% S+ |" ]1 x, ~
$ c; q% m' a; x8 \
這項研究發現似乎關閉了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大門,巴黎協定野心勃勃地將氣溫升幅上限訂在攝氏1.5度,儘管這個目標仍受到各種嚴重影響擾動,但它長期被認為是維持一個相對氣候安全世界的警戒線。公仔箱論壇) E" d( N7 z3 o, d3 _ K7 p, m
! k# G! ?! ^' v. o7 }論文的主要作者、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大氣物理學教授福斯特(Piers Forster)表示:「雖然我們還沒到達升溫攝氏1.5度的警戒線,碳預算仍可能會在短短幾年內消耗殆盡。」碳預算是以升溫不超過災難性氣候變化臨界點為基準,評估人類可以排放的溫室氣體額度。
; g9 o! z, U: A# k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w" _9 e, H/ P6 V% v. R [
根據多為IPCC核心撰稿人的福斯特和同僚說法,自從聯合國氣候科學諮詢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2021年為最新的基準報告蒐集資料,碳預算已被縮減一半。7 N2 _- h$ b i6 _, a(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U3 B" v& T O! I* R: H
根據他們的報告,為了有5成機會達到將升溫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內的門檻,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由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氣體需要控制在2500億公噸以內。
3 [: L" D: u. J9 t5 E5 I" F L' R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q. p+ ?% [0 d3 p
而若想有2/3或4/5的成功機會,應將碳排放配額分別降至1500億公噸和1000億公噸,以目前排放的速度來說,只剩下2年到3年的時間。' `8 `! Q: q7 H% M: D
公仔箱論壇' i' C1 S" E5 L- }, x6 V
根據IPCC計算,為達成巴黎協定目標,二氧化碳汙染應在2030年前大幅削減至少40%,並在本世紀中葉前實現淨零排放。# ~7 {; D: E5 i7 [
& o$ R7 Z u" ]8 P" F5.39.217.76諷刺的是,新資料顯示,過去10年一項重大氣候成功故事無意中加速了全球暖化進程。tvb now,tvbnow,bttvb1 i. D% b) m& e3 z T9 o' L
, l' `- i- U! B2 Q$ l& B! }' p+ k9 ?* k5.39.217.76由於煤炭的碳密集度比石油或天然氣高,逐漸減少燃煤生產電力減緩了碳排放的增加,但這也同時減少了空氣汙染。空氣汙染能保護地球免受來自太陽紫外線的完全影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w+ X" Y) L+ r9 f" |0 ?" y
5.39.217.76+ r* e$ {: t t/ |* S" M
各種來源的微粒污染可減緩約攝氏0.5度的升溫,這表示,至少在短期內,隨著空氣變乾淨,將有更多熱能抵達地球表面。(譯者:王嘉語/核稿:陳昱婷)112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