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管制仇恨言論?
, 描述: 【聯合晚報╱社論】
郭冠英被免職。他的言論內容和個人姿態真有點「太超過」,尤其經政客攪和之後,台灣的省籍情結又被揭開瘡疤,搞得鮮血淋漓。大鬧一場,各方都很傷,社會為此激化對立,實在不值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e8 R# V- ~; ^" Q
. d. _" ~0 Y, @) E8 N從保護言論自由的這端看,郭冠英言行可惡,但有人辯護:明明有人公然罵「中國豬」在先,則為什麼不能稱「台巴子」?從尊重族群平等的那端看,也有人說:就算言論自由,但罵一個人都可能觸犯誹謗罪,則罵一整個族群怎能不負責?台灣一方面有高漲的民主自由意識,另方面又有非常脆弱的族群神經,郭冠英事件正好引爆衝突點。5.39.217.76+ S( {3 o! m8 Z- E' P5 c. f3 n
5.39.217.769 u# g3 Q; O/ m' ^
有過族群衝突慘痛教訓的國家,如德國,基本法裡對言論自由的保護,不包括鼓吹納粹主義和種族仇恨的言論。反過來說,憲法高度保障言論自由的國家,如美國,連高唱白人至上主義的3K黨都是合法組織。美國廣電史上以淫穢言論著名的主持人Howard Stern,幾乎以故意挑戰言論尺度極限為職志,惹人厭至極,但反而有人專為維護美國言論自由的精神,特意呼籲容忍。美國人不願意用國家公權力去壓抑就算極端的言論,但社會自有道德制裁機制。公眾人物的言論,若涉及性別或種族歧視都是絕大禁忌,從官員到大學校長都曾因「言行不妥」而被轟下台。可見每個社會都要磨合其規範共識。
) w K* R" h- T8 C$ ]0 j2 M公仔箱論壇
: D$ W- F3 i3 N* E. m0 v% A+ V&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郭冠英因公務員「辱台」被免職,或許不冤枉。但台灣的公眾人物,特別是政客,對散播「仇恨言論」常常是不敏感的,甚至是故意、別有用心的。早先曾有高雄市府官員關於「水災是因外省人來太多」的風波;亦出現過立委指稱「越南新娘可能帶有化武遺毒,不宜鼓勵生育」的言論;大家記憶猶新還有莊國榮的「小孬孬」事件;乃至於最近謝長廷的「外省權貴」說,也被視為不甚「高級」。這些言論都具有歧視、仇恨、分化族群的性質,一次一次激化社會對立。這些走偏鋒、甚至圖謀個人政治利益的言論,社會能否用同一公平尺度去評斷?對於「仇恨言論」在不在言論自由的保護範圍內,是否打算進行比較理性的公共辯論和抉擇?這些問題不能逃避,社會才有從創痛中站起來的希望。 |
-
1
評分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