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華武術] 詠春拳黏手與心法

本文主要從外形動作變化來分析詠春拳的黏手對拆法,該拳法有一出一入半跟手攻防練勁和雙手跟手馭勢練勁兩種。一出一入半跟手攻防用勁是詠春拳中一隻手防另一隻手同時進攻的顧打合一打法,亦是詠春拳搏鬥中的基本打法;雙手跟手馭勢練勁,是詠春拳雙手練、雙手防、雙手進攻的馭勢失重擊放打法與合禪學內功修煉的過程,亦是詠春拳靈勁變化進一步昇華的融通練法。因此,詠春的黏手對拆,主練實戰中的跟手靈變技術,並通過長期不懈的黏手演練,使知覺意識靈勁緩步上升,達到對抗時取勝的目的。

兩種黏手攻防原理雖然一樣,但黏手中的側重訓練方法和訓練中的心法與實戰中的用勁方法和效果不同,其原因與老師講解以及與自己悟性、適應性等有直接關係。一出一入黏手對拆法,只有這類攻防的黏手過手對拆法,包括小念頭對拆黏手,大念頭對拆黏手,攔撐掌與勾掌對拆黏手,三戰捶與日字鳳眼捶對拆黏手,捶與直衝拳對拆黏手,擒橋捶與鶴頂上沖拳對拆黏手,還有單推手、小圈手(碌橋)脆馬捶,一出一入等自由對拆混合黏手對練。

筆者認為,這些一出一入黏手攻防對拆之動作用勁變化,其實就是詠春拳中的小念頭、尋橋、鏢指三套拳中的基本散手動作。那麼本門中的師承為什麼無三套拳的訓練而主練散手黏手拆法呢?從表面分析,有人會認為,不花時間去打詠春拳的套路,又怎樣去把動作練準練熟呢?又怎麼去練寸勁發力呢?其原因是本門古老詠春拳一出一入的黏手對拆,其心法與訓練中理念是合於雙手跟手馭勢訓練以系統黏手實戰為著眼點的,一般有套路打法的詠春拳的,以實打為著眼點,能攻能防,注重橋手的功力和發直拳的寸勁速度,只有這樣才能以固定三角形架構理念,搶占中線緊迫快攻。它充分顯現詠春拳的直線運動攻防威力,較適合青年人使用。一出一入攻防合一打法,在單獨黏手訓練實戰中,其心法是“朝面追形,來留去送,甩手直衝”。在動作黏手訓練中,必須要一絲不苟地合於三角形架構,愈細膩愈體現以直求快、以直力破橫力的實打作用。

詠春黏手對拆,同樣以一出一入打法為基本法,而黏手中的跟手還原用勁應是最主要的訓練項目。它要求在一出一入的黏手對拆中,以弧變圈,手如蛇纏獵物,身形馬步如轉軸,手導身步變化用勁,由輕至重、由慢至快,以意識跟手激發體內血氣運行,達於四梢。跟手用勁以圓之橫斜力,合上下整體渾圓勁變化,不用直力,不以外力,而是知覺、神、意、氣、形諸內勁的修煉過程,使跟手用勁達到以橫破直,反應敏捷。故黏手跟手馭勢進攻的心法是迎面而轉、來留去送、你上我下、你下我上、高接低攀。一出一入黏手實戰時見雙手跟手馭勢進攻技術用勁合用,從中可以體現詠春拳一出一入的基本打法的風格特點。

以黏手過手先固定機械式對拆詠春散手,其實質就是要練習者以最實際的方法,把各散手的實戰動作用勁練準練精,合於知覺反應而生化內勁,使手、身、步、意、氣、神不求自得,這樣比起打套路用勁來得既直接見效又省時省力,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避免因打拳發力而致使跟手用勁脫離修煉進程。筆者在近年的教徒過程中,有數個曾學過他門詠春拳三套拳、單黏雙黏手、騰箍手或打木人樁的徒弟,在詠春黏手對拆中,總是以進攻意識用勁拆練,使實戰黏手用勁無法承接,手身步上下用勁不協調,表面看很有勁力而實質上多是用手部外力,黏手跟手知覺反應不靈捷,且多犯頂撞之力。後來我對他們說:“ 詠春拳的功力是手身步合一的技術靈勁,不是手橋的硬度愈硬愈好,更不是一拳可以打死一隻牛的那種打擊力。實戰搏擊中千變萬化,能學鬥牛士一樣制服狂牛,總比面對面撞橋鬥力好,跟手對練就是要學鬥牛士一樣以巧取勝,長年演練功力自然可及。”其中悟性高的學徒很快就能克服這種進攻用勁意識,使黏手跟手用勁技術不斷上升,跟手馭勢知覺反應密而不漏,以橫破直一下入對方三關,要擊人、放人舉手可及,頓覺順勢自然但亦有悟性較差的,不明何為實戰功力,在黏手對練中始終放不下進攻用力,使上下不合跟手用勁,無法向知覺技術用勁的深層次進展。由此可知詠春拳的黏手對練是既要修煉者懂得實戰中的攻防拳理,又要其漸入深層修煉,臻達內家武學新境界,以柔制剛又剛柔相濟,奇正還原,生生不息,使心法之妙自在其中。能通過詠春拳雙人黏手跟手馭勢的長年修煉者,不僅能合於一出一入的半跟手發力打人,又能在實戰中慢慢積累功力,知覺用勁就會靈變通微,隨心所欲。這種用勁功力最終會合於內家拳之理。

師承詠春拳門派眾多,從外形拳種動作看幾乎一樣,似無甚麼不同之處。但詠春拳心法訓練十分注重層次的高低,這一點往往被人忽視,然而被忽視的卻是其最重要的東西。同是一種手法,訓練心法不同側重點就不同,效果也不同。詠春拳講求實戰中的防禦能力是以技勝不以力敵。所以練習者要知拳理中的大道理、中道理和小道理的實際作用,不能只知師承剛可克柔而不知拳道中的柔可製剛,只知直可破橫而不知橫可破直,只知力之一時輸贏而不知千秋勝負之理。詠春拳黏手訓練中的實戰點化,只是心神領悟的東西,外形動作幾乎難辨,就差那麼一點點。由此可知,詠春拳訓練不僅僅要按承師心法去練,還要知道鑑學與實踐更是至關重要的。

筆者所練詠春黏手中的心法迎面而轉與詠春拳一出一入心法朝面追形就有所不同。其中一出一入朝面追形主直線運動,多以手部用勁,從而以一隻手防禦另一隻手進攻,以拳的殺傷力甩手直衝,身形以腰為軸半弧形馭勢,馬步時以弧形入中(制腳)。開合沉浮不大是“以直破橫”打法。“迎面而轉”是雙手跟手馭勢進攻打法,“迎面”是圓形運動,是順時針(順對方勢)雙手馭勢取對方轉勢換勢之虛發動進攻,是手導身步發旋轉力的整體用勁。其用勁方法是:雙手以意念導力合上下用勁時用勁三分,馭勢雙手發力是合身步整體用勁,同樣是手三分身步七分在旋轉運動中合力發出。雙手馭勢制對方手用的是“以橫(斜)破直”之功作用勁,又合身步以圓破勢用勁。表面看似迂迴動作較大,開合沉浮似疏,但是迎面而轉是一種意識跟手、接手反射。跟手靈勁是通過長年浸泡黏手接手,使之在實戰變化中適應。外形動作跟手和触覺跟手用似蛇纏獵物,密而不漏、出於自然,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以橫破直”的真正作用。兩種之區別是橫與直、圓與半弧、渾圓整勁與半整勁的二爭力、手部用勁三分與七分而已從實戰打法分析,只在適應某種打法,以功力與技術矛盾哲理分析,不分優劣,又相互相剋。

所以詠春拳在黏手中外形動作較大,但跟手用勁伏虎變化則十分細膩,動作大的原因是便於整體用勁以圓克弧、以橫破直,似太極拳中的大捋可破小捋動作用勁一樣,動作變化大更有利於實戰中的每個角度跟手進攻,又合於長、中、短手控制變化和發力放人、擊人,關鍵是跟手接手用勁和跟手觸覺用勁是否出於自然靈變、隨心所欲。這種靈勁只有通過詠春拳的黏手浸泡才可達到至高境界。
謝謝分亨

回應 hotcornet 第 1 篇文章

if you can provide picture, that will be more easier.  thanks'
thank you
本文主要從外形動作變化來分析詠春拳的黏手對拆法,該拳法有一出一入半跟手攻防練勁和雙手跟手馭勢練勁兩種。一出一入半跟手攻防用勁是詠春拳中一隻手防另一隻手同時進攻的顧打合一打法,亦是詠春拳搏鬥中的基本打法 ...
hotcornet 發表於 2009-3-17 01:23 PM
樓主, 有師傅可介紹我認識嗎?

噢~或者詌咁講好些, 可以介紹些師傅給我們認識嗎? ^^
thanks for your share!!!
谢谢分享
Thank for your sharing....
thanks for sharing.........but better if have picture
thank you for sharing
太高深啦,体晤明啊!!!

▽安徽地磅遥控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太高深啦,体晤明啊!!!
論點正確的分亨,有理據,有深度...............謝....請多分亨
Thank you for sharin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