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走路一直線、盤腿坐...竟然都會傷膝蓋!日本骨科醫師教你:「超簡單2動作」檢測膝蓋健康度


2 h9 n; y8 e, P. Q3 A5.39.217.76
5.39.217.76  ], F* J) ?; c% V) Q
重新檢視平時的走路方式,徹底預防膝蓋疼痛無論是走路方式與坐姿,其實都有方法可以避免對膝蓋造成負擔。首先,要介紹三種特別會對膝蓋造成負擔的「走路方式」。
" s% q+ d, q2 Y8 O8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第一種就是像模特兒一樣,走在一直線上的走路方式。這樣的走路方式容易使膝蓋外側的肌腱受傷,是引起「髂脛束症候群」的原因之一。這種疾病也被稱為「跑者膝」,在鍛鍊跑步的人身上特別容易發生。
2 y- V3 H+ [) }2 }* R9 ]) I為了盡量減少膝蓋周圍肌腱的多餘負擔,走路時應將雙腿打開至比肩膀略窄的幅度,以走在兩條直線上的方式走路,便能有效預防膝蓋疼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O. ?# m+ w$ n0 J7 f/ _: d
第二種是走路外八字。由於這樣的走路方式,會使前腳膝蓋在彎曲的狀態下,讓前腳腳板接觸到地面時,力量只施予在膝蓋的一小部分,而會對膝蓋骨造成損傷。在雙腳往前踏出時,一定要確實伸直膝蓋才是正確的走路方式。& P! B+ @7 H! F( w! I
第三種是走路內八字。雖然很多女性都有走路內八字的問題,不過實際上這種走路方式會讓全身的肌肉都變鬆弛。
! R& q$ @' }& e5 E. `5.39.217.76一旦肌肉鬆弛,就會出現駝背、小腹突出等不良的身體姿勢,不僅腳尖無法施力,對於膝蓋的負擔也會增加,因此在走路時應隨時留意維持腳尖朝向正前方,以正確的姿勢走路。
6 L% {  M9 ?2 U8 j( c; |tvb now,tvbnow,bttvb坐姿也跟膝蓋疼痛很有關聯接下來要介紹的是,會對膝蓋造成負擔的「坐姿」。
5 |& |* S, N* j7 P6 _#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你是否認為:「坐在椅子上的時候膝蓋不會承受到體重,所以怎麼坐應該都沒關係吧?」
: h5 {4 a  ?0 X5 q7 ]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沒錯,坐在椅子上時膝蓋確實不會承受到體重的重量。不過,不佳的坐姿也可能會導致支撐身體的肌肉變得衰弱,使得在行走時造成膝蓋的負擔。這種坐姿就是駝背坐姿。5.39.217.76% {- D7 G# d2 A1 d, Y
若是長期駝背,連結身體與大腿唯一的肌肉「腰大肌」會越來越衰弱,造成走路時左右搖晃的情形越顯嚴重,增加膝蓋的負擔。無論是坐在椅子上時、或是站著走路時,都要隨時留意挺直腰桿、維持抬頭挺胸的姿勢,才是能為腰大肌帶來刺激的重要關鍵。公仔箱論壇1 g& O$ o* l7 E+ h) E! s1 C# O9 F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會對膝蓋造成嚴重損傷的坐姿。那就是日本人習以為常的「跪坐」。* }* A5 k# I& i8 [
一般而言,膝蓋彎曲角度的正常範圍是140度左右,但在跪坐時角度會擴大到160度,已經堪稱是準脫臼狀態了。此外,跟跪坐非常接近的「屈膝坐」、以及男性較常採取的「盤腿坐」都是必須彎曲膝蓋的坐姿,再加上雙腿扭轉的動作,更是絕對要避免的坐姿。# y/ t& J0 j3 ^7 `4 ?
膝蓋平時是否承受過多負擔呢?現在就自我檢測!在此我要教各位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檢測自己的膝蓋是否承受了過多負擔。公仔箱論壇1 A* f* ~0 j7 Z
① 身體站直、讓背部貼緊牆壁,此時你的後腦勺、臀部與腳跟,是否都靠在牆壁上呢?公仔箱論壇9 ?+ o* k" ^. ]* o, y% E
②當雙腳腳跟與腳踝都緊貼在一起站立時,兩腳膝蓋是否能貼緊呢?
: R# Q2 Y* u" v- ~* ~! F
如果你上述兩種姿勢都做不到的話,就代表目前膝蓋已經承受了相當程度的負擔了。即使還沒出現明顯的症狀,但退化性膝關節炎很有可能已經悄悄發生,建議大家只要稍微感到有點疼痛,就務必立即前往骨科接受診察。
1 E/ d. T  Z7 N* Q  L( r! f隨著走路方式與坐姿不同,可能會加重膝蓋的負擔,反之也有可能可以減輕膝蓋的負擔。雖然只有非常輕微的差距,但在長年的日積月累之下,卻會大大影響膝蓋壽命,這麼說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5 x* `7 [/ B# E希望大家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自己的走路方式與坐姿。
0 _1 a* N: k! }1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