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 y; {9 [# C9 I8 L( X j: \3 L

( ^1 S* G2 e7 x腸癌非老年專利,年輕人別鐵齒,有症狀就應及早就醫
. G' h. _ \. L; k8 C) O' x公仔箱論壇 k: L z) E4 w
大腸直腸癌為台灣罹癌人數第一名已逾十年,一般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然而近年臨床個案確診年齡出現下降趨勢,顯示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的現象,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研究數據顯示,50 歲以下的大腸直腸癌案例正以每年 2% 的速度增長。
5 h3 _ Z0 W9 M5 J* i; [9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C5 ?& f4 g% D* l: z3 [
由於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甚至毫無症狀,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宜霖主任表示,相較於年長的患者,年輕患者更容易忽略症狀,輕忽疾病帶來的警訊,呼籲民眾若出現不明原因貧血、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下降等症狀,並持續2個月,就應就醫檢查。
' s! t# r! h1 Ltvb now,tvbnow,bttvb呂宜霖主任提到,曾收治一名32歲孕婦在孕期中出現便祕、血便等症狀,起初誤以為是懷孕導致,過程中並未告知主治醫師,直至生產後,症狀仍未緩解才趕緊至大腸直腸外科就醫,原當作是生產完後常見併發症的痔瘡,經檢查確診竟為大腸直腸癌,更令人震驚的是,此時疾病已合併肝轉移為晚期,在多專科團隊診斷與治療下,搭配腫瘤科化療與標靶藥物雙管齊下,所幸直腸處腫瘤,對藥物反應良好,在內科和外科評估下,認為可以接受手術,順利將原發部位腫瘤和肝臟轉移部位一併切除在定期追蹤檢查下都維持著良好控制。然而三年後,該名患者又發生肺轉移,所幸因持續回診監控而即時發現,在多專科團隊評估下,再度手術並搭配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10年過去了,患者不僅找回健康,至今仍維持著良好的生活品質。
. r& s8 Q3 a: a6 `' o: b: m多專科團隊即刻救援 晚期癌積極治療仍有轉機
0 l/ s. ^' k" A9 O$ S+ F目前腸癌以多專科團隊評估為主流趨勢,整合各科別醫師的專業,即使轉移型患者,也能透過團隊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鄭弘毅主任指出,臨床發現有高達1/3至1/2的大腸癌患者在初確診時就已出現腸阻塞的現象,傳統上屬於較難手術切除的頑強腫瘤,如今隨著藥物進展,治療選擇也日漸多元,藉由內外科的相互合作討論,已可透過標靶藥物及化學治療等輔助治療先縮小腫瘤,提升手術機率。% a* q- d; E) z3 @1 Z9 i6 e
1 e4 E3 M/ }3 C公仔箱論壇鄭弘毅主任分享,曾有一名60歲患者因腹痛到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診斷發現乙狀結腸與直腸處發現腫瘤合併肝臟轉移,進入腸癌第四期,在經多專科團隊專業評估後,先使用標靶藥物,使大腸處腫瘤大幅縮小,肝臟處的四顆腫瘤更已然消失後,再針對大腸處進行手術切除,在治療效果及整體生活品質上都達到十分良好的療效。
. M: M+ J, \# }" P+ b1 c% r+ _8 i公仔箱論壇破除偏方與迷信,醫師呼籲應尋求正規治療
; K* a0 h! g* O) j) K0 f; c0 m1 f5.39.217.76鄭弘毅主任呼籲,許多患者常因聽見晚期癌而覺得自己命不久矣,就開始找尋偏方與另類療法,其實現今手術的進步與藥物使用的多元性,再加上多專科團隊的共同努力,存活期已遠超過傳統大家對大腸癌的認知,提醒民眾應與醫療團隊充分溝通,正確認識疾病與充分瞭解治療選擇。即便是年紀較高的族群,也能達到良好的預後,年紀並不是作為積極治療的分界,透過內外科醫師專業見解,共同擬訂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為患者全程規劃最佳的治療順序。公仔箱論壇7 j! ]$ d# o% U+ E) u
7 h0 h, w) j+ f U A; P$ m' W公仔箱論壇呂宜霖主任也提醒,早期發現可有效降低疾病風險,增加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因此若出現疑似症狀,務必及早就診。並建議若有家族病史、曾發現息肉、或生活型態不佳等高風險族群,都應定期安排大腸鏡檢查,從日常生活和養成篩檢習慣做起,遠離大腸癌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