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亞洲] 中印邊界衝突 莫迪警告:印度不會姑息敵對行為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6170335.aspx
7 O# ?/ |' t6 i; |. H(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17日專電)印度與中國部隊15日晚間在拉達克發生暴力對峙導致死傷後,印度總理莫迪今天表示,印度希望和平,但如果遇到敵對行為,印度無論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給予適當的回應。* w! U. m4 S* z  T6 D0 k% z- `5 }
莫迪是在今天上午繼續第2天與各省市區首長檢視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的視訊會議,做上述表示。
& o' ]2 ~; n, d4 B' R5.39.217.76對於15日晚在拉達克東部加萬谷(Galwan Valley)與中國部隊發生暴力衝突而喪生的20名印度軍人,根據印度人報(The Hindu)報導,莫迪首先向這些為國捐驅的人表達敬意,並向失去親人的家庭表達慰問。
$ ~$ ~* j1 X7 p5 E公仔箱論壇莫迪強調,印度士兵的犧牲不會白費。印度希望和平,但如果遇到敵對行為,印度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將給予適當的回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C. f& d! M& H7 e4 C( s6 o7 c
他說,從歷史來看,印度一直本著合作精神與鄰國相處,並在分歧成為爭端之前解決分歧,但當印度的主權受到挑戰時,都會以力量捍衛自己;和平、犧牲及勇氣與決心都是印度的民族特色。
8 b/ h7 J& I, s/ s" \9 H) A: P5.39.217.76莫迪又強調,毫無疑問,印度將採取行動捍衛印度領土的完整和主權。2 z; X  v' P$ u$ y+ @
在中印部隊拉達克暴力對峙事件發生後,印度國防部長辛赫(Rajnath Singh)昨天向莫迪簡報整個事件的經過與局勢發展。莫迪今天說,印度的士兵在戰鬥中喪生,但也殺死了敵人。
0 K7 Y3 L/ D# D( D; h: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莫迪的說法證實中國部隊也有傷亡,但中國對解放軍到底有多少人在這起衝突中喪生保持沉默,雖然外傳死傷人數比印度還多,但無法獲得證實。  X* J4 q1 _* v, w
印度總理辦公室表示,莫迪決定19日下午5時召集印度各黨各派領袖召開會議,討論印度與中國接壤的邊境局勢。# K) O  ~% ^. h2 P6 l
印度陸軍昨天發表聲明說,印度與中國部隊15日晚在加萬谷發生暴力對峙,雙方都有人員傷亡,印度有一名軍官和2名士兵喪生;但陸軍稍晚又發表聲明,另有17名士兵也傷重不治,印度方面在這次衝突中共有20人死亡。公仔箱論壇: j& x5 u5 s5 D# l8 F! N7 p# A
至於中國方面,有報導稱中國部隊也有40多人死亡,包括一名上校軍官,但報導並未獲得中國官方證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U6 X, M+ w" k$ A/ [4 c9 s8 d
印度與中國部隊5月初在拉達克和錫金邊境實際控制線爆發肢體衝突,最後演變為互擲石塊和以棍棒互毆事件,雙方部隊在拉達克對峙迄今。
% H9 G( `; E" R  @+ R公仔箱論壇中印雙方最近原透過軍方和外交管道協商解決對峙問題,且已在一些對峙點把部隊後撤,但15日仍爆發衝突,造成印度方面45年來首次有軍人在與中國部隊的衝突中喪生。(編輯:陳惠珍)10906175.39.217.76: F2 ~/ \8 E2 u8 }  ~# `
中印邊界衝突 莫迪:20印度軍人不會白白犧牲(中央社新德里1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印兩國部隊15日在邊界爆發衝突,導致20名印度軍人喪命。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今天表示,這些印度軍人不會「白白犧牲」。tvb now,tvbnow,bttvb3 K6 S5 t6 O& I, m5 \
法新社報導,莫迪在電視轉播的演說中表示:「我要向全國人民保證,我們的軍人不會白白犧牲。對我們來說,國家的團結與完整是最重要的。…印度希望和平,但如果被挑釁,有能力做出回應。」5.39.217.76" }+ }2 \* _) Q: U: O, u! F
印度與中國部隊15日晚間在拉達克加萬谷(Galwan Valley)對峙點爆發暴力衝突。印度宣布有20名官兵死亡。中共解放軍也證實有人傷亡但未提及確切傷亡數字。5.39.217.76  b2 E( H7 S  v) z* \
印度媒體報導,這是中國部隊1975年在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伏擊印度巡邏部隊造成傷亡以來,印度部隊與中國部隊爆發衝突的首起印度部隊傷亡事件。(譯者:李宛諭/核稿:劉學源)1090617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