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歐洲] 衰過瘟疫 英仇華罪案增兩倍 !

2020年5月7日
. N/ w4 c* q9 E% p2 r, \: M
6 L8 o2 I; @8 Q7 o: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由於疫情最先於中國爆發,各地華人面對仇恨罪行的風險急升。英國警方近日公布數字顯示,當地今年首三月針對中國人的仇恨犯罪數字,足足為去年和前年的近三倍多。有當地華人表示,種種侮辱及歧視令人深感無奈,同時亦求助無門。
% E. O% z) A2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 ?& y. [

& r8 M9 z/ I- p; r2 g) h2 P1 S5 D(電視畫面) 喬納森‧莫面部多處骨折。
8 F# k& k8 n' U% }; p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0 F& S# [0 B6 q9 O, W- H
根據警方最新統計數字,今年一至三月收到至少二百六十七宗針對當地華人的報案,包括毆打、搶劫、騷擾和刑事毀壞,數目比之前兩年為多。前年和去年全年的同類罪案數字,分別為三百六十宗和三百七十五宗。由於今次的數字不包括蘇格蘭、曼徹斯特和北愛爾蘭地區,因此實際仇恨華人的罪案數字會更高。
8 a" z0 T/ ^; F) [; i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g: Q- T+ U  q1 f" d# y公仔箱論壇有學護遭病人及同事欺凌
5.39.217.766 A8 Q. S8 Y1 l% R1 y
受害者指他們被人揮拳、當面吐痰、咳嗽和出言侮辱。一名譯音姓吳的護士學生指,他受到醫院病人和同事歧視,有同事叫他帶同病毒返回中國。他說曾因此哭,感到無助,不知可以向誰傾訴。自小由香港移民到英國的一名姓謝男子則指,試過在倫敦街頭遭一名女子用粗言怒罵。5.39.217.76, W4 \) n5 Y$ A0 M/ Y6 S' L& p* A
tvb now,tvbnow,bttvb# @0 ~) y  P( s- f4 f' I
tvb now,tvbnow,bttvb: a! K! S$ F3 m2 x, e4 `4 c
英國針對中國人的仇恨犯罪數字急升,圖為倫敦唐人街。公仔箱論壇' y# j0 i* R/ t- d5 e- u3 t

- T5 s, Q5 \1 q# `.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s7 F  o2 ]! C% O4 ~+ e2 D
費格森違反封城令,惹來爭議。tvb now,tvbnow,bttvb" @- [0 g. i! q- w

' z0 y( V5 U) H9 P5.39.217.76在今年三月,留學英國的新加坡男生喬納森‧莫(Jonathan Mok,音譯)因其華裔臉孔,於倫敦街頭遭四名陌生男女毒打,對方向他大喝:「我不准你帶新冠病毒來我國家!」男學生眼瘀紅腫,面部多處骨折,或需接受整形手術。公仔箱論壇) W# x6 |0 H* D& F0 Q0 J7 }0 b
% _2 F) v. y# h. X6 {1 t7 q0 a& u
專門處理全國仇恨犯罪的警官漢密爾頓(Mark Hamilton)說:「無人需要為疫情負責,每個人都有權免受騷擾。」他強調,當局會認真處理有關案件。政府數據顯示,目前約有四十萬名華人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生活。
, h9 I% \1 N" E# [/ j( |
/ e8 o) s) c3 x. P7 _& I英抗疫專家違封城令辭職
5.39.217.764 J9 W, U& u( q  U6 a( C8 [% o
另外,倫敦帝國學院傳染病專家費格森(Neil Ferguson)早前因推動政府落實封城令而為人熟知,近來卻自己違反封城令,先後在家兩次會見有夫之婦施塔茨(Antonia Staats)而引發爭議。費格森前日宣布辭去政府緊急狀態科學顧問工作組(SAGE)的顧問職位。tvb now,tvbnow,bttvb4 P# F2 G+ M( \5 n8 f  I

$ j+ R' ?3 O! M. Rtvb now,tvbnow,bttvb據悉,費格森的「已婚女友」施塔茨在封城令生效後,分別於三月三十日和四月八日,從自己位於倫敦的家中前往費格森寓所會面。費格森發聲明表示,他在三月中旬參加完政府抗疫會議後出現病徵並確診,之後自我隔離兩周,因此相信自己對病毒免疫,坦承今次判斷錯誤,為自己的行為傳遞錯誤訊息感到後悔,呼籲民眾遵守社交距離。本報綜合報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