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持續5個多月的社會運動給予香港人一個深刻思考和重整改革的機會。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基督教在香港的活躍表現,也為觀察者提出一個疑問,也即是否存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出於冷戰戰略慣性、借助宗教手段拓展本國利益的動機?
' H0 m# i$ @" y8 n+ Q K$ D$ \
6 Q5 h, _' Z2 ~& J& F0 z. d4 r5.39.217.76美國前國務卿喬治·舒爾茨(George Pratt Shultz)曾直言,“從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動,只有一小步的距離。一旦教會人士把個人負責和自由意志這些宗教原則應用到政治問題上來,他們就會要求在國家決策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 i# x, r' O; Z& `& W6 X公仔箱論壇 5.39.217.76" s* j0 H; k D, @% i9 h7 ~
在美蘇冷戰期間,杜魯門(Harry S. Truman)積極倡議過國際反共“宗教戰線”,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與教皇若望保祿二世(Saint John Paul II)曾經秘密訂立“神聖同盟”。冷戰結束,克林頓(WilliamJefferson Clinton)簽署《1998年國際宗教自由法案》,成立隸屬於美國政府、監督觀察世界各國宗教自由狀況的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美國以傳教士般熱情推廣基督教的行動背後,一直夾雜著現實的外交利益。
5 Y+ p X$ ^. w* F' R) X/ i7 u6 x5.39.217.76 公仔箱論壇' H! c9 H% y i9 n- `& m
“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宗教應秉承政教分離的原則,插手政治似乎有些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