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now,tvbnow,bttvb$ Q3 T# C5 J' h+ b+ J8 Z7 [
, z# I4 ~9 w5 x% t6 B7 B
【烏克蘭門】美國眾議院就總統特朗普「烏克蘭門」展開彈劾調查,下周起公開聽證,顯示民主黨人認為已夠理據彈劾特朗普,首周將讓選民在電視見到三名資深官員再次作供,數特朗普的不是,並於前日率先公開首名證人、駐烏克蘭臨時代辦泰勒(William Taylor)閉門供詞,稱若烏克蘭不查政敵拜登家的黑材料,特朗普就「不簽支票」撥烏克蘭軍援,亦不在白宮見烏克蘭總統。6 M& Z% Z3 S$ v2 J& l
8 Y) P& H6 R2 k/ e4 y% p公仔箱論壇帶領調查的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前日宣佈電視聽證時,透露首批證人身份,下周三由美國駐烏克蘭最高級代表泰勒打頭陣,同日接着是熟悉烏克蘭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肯特(George Kent),聲稱被特朗普逼走的駐烏國前大使約萬諾維奇(Marie Yovanovitch)則於下周五作供。5.39.217.76. r1 N) p1 j" P' m& |" h
5.39.217.768 z" s3 P7 J# O V; A W+ L( b
三人共通點是在華府工作多年、效力過兩黨總統,認同美國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希夫說公開聽證是為讓美國人民判斷證詞和證人是否可信,「第一手了解總統操守如何失當」,至於其他證人名單,希夫只在同日推文說「陸續有來」。
, `+ S- r1 D }( U0 A6 _tvb now,tvbnow,bttvb( i- @9 y; O# H+ W

3 U: F* M# f! B o9 f7 T8 p5.39.217.76「烏克蘭門」證供被逐步公開,彈劾特朗普呼聲越來越高。美聯社公仔箱論壇. U" r$ ^- q, r+ D6 Z3 C(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a2 s+ I; o

+ @$ y% Z% ~# p5 o& E4 Btvb now,tvbnow,bttvb作證官員指特朗普為自己政治利益,不斷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左)施壓。美聯社5.39.217.760 U6 v( ]& [+ |4 b5 D
9 T4 o$ X0 a) r- [' [6 W9 ^
8 `) {- S6 m z+ u
國會山莊朗沃斯眾院辦公室大樓委員會房間,下周起成為彈劾聽證直播場地。路透社公仔箱論壇7 V$ x' Q& z6 B: K3 q' j- F
3 O$ ` A& X8 f
證人:清楚有交易條件
% u0 r8 f4 j7 U8 `公仔箱論壇希夫又公開上月22日泰勒經十多名證人確認的閉門供詞,當中泰勒說「清楚了解」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不展開特朗普要求的調查,特朗普就「不會簽支票」撥出4億美元(31億港元)軍援給對方,他亦不能到訪白宮,又指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和烏克蘭特使沃爾克9月先後解釋,「特朗普總統是生意人,生意人簽支票前先要有回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9 F9 M s1 S* @! s$ h
1 x" q9 H0 j7 b4 ]% i" p6 V1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泰勒覆述特朗普與桑德蘭對話說:「特朗普想烏克蘭總統開咪高呼:他要立案調查拜登兒子及烏克蘭對美國2016年選舉干預。」泰勒供詞提到前國安顧問博爾頓亦反對,形容此舉如「毒品交易」。習慣儲短訊和寫備忘的泰勒,曾發短訊給同僚:「我覺得很好離譜,為政治競選好處,扣起涉及國安的援助。」$ m( H) W8 Z6 `
# o, C) Y" I/ ~tvb now,tvbnow,bttvb稱朱利亞尼主導事件
/ |9 ^! x9 t5 Y: P) B* N. _% K& ?% \公仔箱論壇泰勒矛頭又直指特朗普私人律師朱利亞尼,指這個「不正當政策渠道」由他引領;部門之間一致認為恢復軍援刻不容緩,但9月才與內閣成員開得成會,「因為國安會忙着應付特朗普收購格陵蘭的計劃」。泰勒擔心若美國公然請澤連斯基吃閉門羹,覬覦烏國的俄羅斯更有恃無恐,一度威脅辭職,離開這個「噩夢」。
* B, c) @( [- R C%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O+ a9 ], y# Y- _1 \1 U
雖然特朗普至前日仍否認跟烏克蘭有枱底交易,但委員會分階段公布證人和證供,加上白宮提供的文件,足證他在說謊。安排公開聽證,顯示民主黨人認為在閉門聽證中已取得足夠理據向選民交代,預料眾院兩黨會加速分化,共和黨人會力挫證詞以保特朗普總統之位。
) {% e+ N0 O) z公仔箱論壇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