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將改變香港的一次選舉 - 戴耀廷


1 s: {' A# S6 {: ~5 {$ R公仔箱論壇
& A6 @. C" G2 [% l# w4 c公仔箱論壇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會是香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區議會選舉,甚至會是最重要的一次選舉,因會改變香港未來的政治格局。tvb now,tvbnow,bttvb5 i2 }  z# a$ P1 W- r
對當下危機的變相公投
) A# V2 c4 p. B  Q. H公仔箱論壇首先,18個區議會共452個選區在今次選舉都有競爭,再沒有人自動當選。這是第一次差不多在每個選區都有候選人以民主派名義參選。在約三分二選區,更是民主派與建制派一對一的對決。因此,這次區選不單決定議席誰屬,更是一次讓公民政治表態的變相公投。區選再不只是選出一些「街坊保長」,抱持對立政治立場的人會透過今次選舉,以選票對當前政治困局及當權者來一次政治審判。
( G1 q" D- b0 H  Z2 u. Etvb now,tvbnow,bttvb
# V9 }- U0 P' g6 W/ A; o/ U  L民調很清晰地表達了港人的想法,但民調只是由非官方民調機構抽樣調查得出,絕大部份公民沒機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選舉是由官方主辦,每名選民都可直接參與,即使結論一樣,對曾投票的每名公民、當權者、整個社會、外國政府及社會,選舉結果所發出的政治訊息,權威性及真確性都會比民調強烈得多。再者,選舉工程是一輪深入社區的政治動員,有助反送中運動鞏固市民對五大訴求的堅持,進一步增加對特區政權的壓力。5.39.217.76$ }6 q: l3 W3 W

3 n5 X! T* h; I4 Q5.39.217.76我相信由這次區選所帶來的政治改變不會是一次性的。在一些地區,來自不同政黨、社區團體及公民社會團體的民主派候選人,組成了地區政治聯盟,不再是單打獨鬥或是門戶分隔,聯合起來搶奪區議會的控制權。這次應也會是歷來最多政治素人參選的選舉,不少都是受雨傘運動及反送中運動啟蒙而決定投入地區工作。他們會帶着新的思維進入社區,一旦當選,必會在社區帶來根本轉變。
" e6 D- P( d# O7 L! r2 s5.39.217.76
% M& t) v- l+ D6 ?& n$ I5.39.217.76另外,今次區選在一些選區有超過一名民主派人士參選,最後能透過不同形式的初選,協調成功讓只有一名民主派人士出選,體現了民主精神,是過去未曾做到的。到現在為止雖還有一些選區未能協調成功,但這幾個區的成功經驗,為來自不同背景的民主派人士在未來能在地區合作去抗衡建制派及建構基層民主,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 @0 c$ Q; O0 v6 I* _tvb now,tvbnow,bttvb; R% |8 d0 }" f$ C+ S0 M5 p, s
估計這次區選,投票率不單會破過去的區選紀錄,甚至有可能超越立法會選舉。只要投票率接近60%,民主派很大機會在港九九個區議會及新界九個區議會都取得超過一半議席,就能取得117個區議會的選委席位。區議會的立法會功能界別席位,及十個以上的區議會控制權亦會落入民主派手中。這都會大大改變香港的政治格局,雖還不足以改變制度本質,但中共再要操控香港會困難得多。這或能迫使中共接受政治現實,願履行落實雙普選的憲制承諾。
0 t; r, C$ q( x( K5.39.217.768 |$ W; D' F6 q. _4 B7 T$ X0 J
正因這次區選是如此重要,中共及特區政權有很大動機使選舉不能順利進行。特區政府已宣佈成立危機管理委員會,若它認為在選舉過程中出現選舉的危機,包括發生騷亂、公開暴力或任何危害公眾健康或安全的事故,就會向特首建議,押後整場選舉。即使特首真的決定押後選舉,按法律規定,也只能押後不超過14天。若特首是因害怕建制派大敗而押後選舉,那會是相當愚蠢的決定,因到再次投票時,選民投票的意欲只會更強,投票率會更高,建制派會輸得更慘。
9 b% s7 e0 G3 s; g2 v
' [3 U. ?- ^* {0 u& ]6 [* [, P7 _: Z有人擔心特首會索性取消選舉,因區議會並沒有載入《基本法》內,可有可無,即使沒有區議會也不會違反《基本法》。這說法忽略了區議會仍有重要的憲制功能,沒有區議會雖未必影響政府日常運作,但到2020年立法會選舉時由區議會功能組別選出的一席及要由區議員提名的超級區議會五席都會懸空。同樣到2021年的特首選舉委員會選舉時,由民選區議員互選產生的117名選委席位亦會懸空。無論是2020年產生的那屆立法會,及2022年產生的特首,都會因沒有2019年的區議會出現憲政危機,合法性會被挑戰。因此,特區政府不能推卸舉行區選的憲制責任。
! O7 w1 l$ m$ N* g6 v: Q* ~& I$ Z( V% x
: _* H3 G5 m( A" H: ?戴耀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