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箱論壇' K1 N. e& G, F9 K) o" s
5.39.217.760 E/ u D" M/ s# B9 ^' Q! K
中共建政70周年閱兵前日進行第三次綵排,更爆出當年建政大典首次閱兵時,戰機因太少要飛兩轉撐場面的往事,以彰顯如今軍力之強盛,引爆中國網上宣示愛黨愛國的效忠熱潮。不過,港人堅持逾百日的抗爭,讓中共耀武揚威的閱兵破了相。中央政法委的跨境批鬥,梁振英的跨界批示,林志偉的跨階批點,都露出了中共不同權貴代理人的身影,顯示中共軍力大躍進,但民主觀念未增、權鬥意識未減,強權意志續增、威嚇功效續減。5.39.217.767 R! D7 N8 {. _. J0 j9 D$ h
: T1 U" D0 E7 D7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U- T) t5 A* g) J4 {6 X' B
中共權貴吞噬香港醜態畢露
& D: `3 m5 \, e. e( E中共官媒宣稱,今次閱兵主題是「堅定維護核心,體現時代特色,彰顯國威軍威,激發愛國熱情」。說白了,與1949月10月1日中共建政大典閱兵相比,70年後的閱兵所不同的是習近平要向全世界展示他的核心地位,相同的是要展示中共的偉光正,甚至不惜造假。( Z/ A0 o6 W, s) I# k6 n; T4 S% V
* M. s$ u$ v& ~& I& e5 [0 N9 a. c5.39.217.76當年,周恩來嫌參與閱兵的戰機只有17架,「飛機數少了點」,下令戰機通過天安門上空後立即飛回再受閱。70年過後,中共打腫臉充胖子的本質,並未因戰機數量、質量提升而改變。中共炫耀武力,雖有對內有威懾民眾、強化專政之利,但同時也有對外激發中國威脅論之弊。隨着中美貿易戰的升級與香港反送中風暴的蔓延,西方國家對中共的綏靖政策已開始逆轉,對中共破壞文明世界秩序的警惕、防範堪比中共建政之初。
- [! m- p( A( E1 w2 t* A2 h {5.39.217.76# T& B: q# Z& ~
最不給中共面子的是香港的反送中風暴。這場逆權運動在中共文攻武嚇之下已堅持三個多月,經歷了所謂10.1死線、出動駐軍、戒嚴、訂立《緊急法》等極限施壓和克警的濫暴濫捕。港人勇武一家的如水抗爭,讓中共想藉大閱兵展示的強國盛世面目破了相,讓中共權貴利益代言人的紛爭表面化,讓中共權貴急於吞噬香港政經利益的醜態畢露。
% k( g8 E" L2 C& ?$ ]) m4 k5 |1 @
5 B) m7 L6 C. ftvb now,tvbnow,bttvb中共中央政法委的官方微信「長安劍」突然成為打擊香港的先鋒,接連批鬥亂港頭目港獨頭目、批鬥李嘉誠等地產商,似乎找回了前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落馬後失去的權力棒。前特首梁振英似乎也找到了再度指點江山的着力點,一再批評現屆政府的教育政策、宣傳政策,比政府更積極懸紅緝兇、篤灰。警察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在公開譴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後,頻頻就警暴行為發出早過警謊記者會的指引,工會人員比警務處處長還政治化。
3 p) y# K+ q$ [7 D! ], s
* w5 w, _ Z/ z L1 {; \) j+ g2 S權鬥表面化代言人紛爭激烈
" U0 w( j# J9 @' }) p, q, ntvb now,tvbnow,bttvb事出反常必有妖。林鄭政府急推《逃犯條例》修訂,其中一大目的正是以送中條例配合中共權貴掠奪香港政經利益,親共團體、政客從始至今都未一致支持,既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更是幕後中共權貴爭鬥的結果。逆權運動越持久、政治訴求越深入,自然會讓中共高層的權鬥越表面化、其代言人的紛爭越激烈。
* X+ J8 b) J+ m& d
7 ]) ^- J1 n5 @tvb now,tvbnow,bttvb隨着中共建政70周年慶典和閱兵臨近,習近平需要維護中港兩地表面的和諧,各利益集團插手香港問題反而肆無忌憚。因此,既有中央政法委、梁振英、林志偉在各個層級的亂港言行,有國資委勒令國企、中資加碼進軍香港,讓李嘉誠等富商備受威脅,又有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等官員公然表明香港地位不可取代,讓中港網民備感「香港的價值就在於它的自由」。
# v# A6 w; J$ T; N5.39.217.76
- ?% ^9 R6 X7 Q( ^5 W" f公仔箱論壇問題在於,習近平在10.1閱兵後,必然撕下面具反擊黨內外挑戰,以期在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確保內政外交的政策主導權和利益分配權。對中共時隱時現的權鬥,港人自然樂當花生友,但想爭取五大訴求的落實,只能依靠堅持不懈的抗爭,只能依靠國際社會的支持,而不能寄希望於善於變臉的某些中共權貴的支持。
M+ }: H: L' F. P/ h9 q) t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K2 p& i% e$ j: c
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