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i$ _! ?8 x, L$ _+ E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u% [/ D9 f% Z
上周二,特首林鄭月娥高調宣佈要構建一個對話平台,邀請各界「有心人」一起為香港尋找出路。不少市民當下的反應是嗤之以鼻,認為政府一天不用行動回應民間訴求以展示誠意,一切對話倡議都只是騙局,可以免問。結果,不過一天,有傳媒率先爆出政府首輪邀請對話的人員名單,當中涵蓋政商界、宗教界及教育界人士,卻無一人可以說得上是「反對陣營」的一員,林鄭的對話邀請有多真誠,不言自明,民間的懷疑得到證實。公仔箱論壇$ v; z' ^% m# z3 Y/ t
! G# l1 _4 S9 l( |5 u& V) D到了上周六,林鄭在與被選中的「有心人」們會面之後,在Facebook發文稱「大家都累了,對話找出路,好嗎?」再一次擺出了懷柔的姿態,向市民伸出「橄欖枝」,然而市民的回應卻是明顯不收貨,留言一面倒指摘林鄭和政府對解決危機責無旁貸,必須以確切行動回應市民所求。林鄭的帖文發出不久,觀塘區的反修例示威即演變成警民衝突,再有示威者被警察射中眼部,加上港鐵在當天較早前化身「黨鐵」,連封觀塘綫數站阻撓市民參與示威,以及智慧燈柱事件,網絡上的民憤再度升溫。到了周日的荃葵青示威,較激進的抗爭者已直接與警察火併,更發生了自6月以來首度的警員實彈射擊事件。林鄭口吹和風,然而警民衝突卻有加劇之象,所謂對話更加無從談起。# H M) J- r: }# ]5 m5 k
: ]: V+ S5 n7 d# s- N7 K/ z
林鄭「懷柔」往績差劣
, C: c; F: R) n L0 Q$ D& F% ?. ?一向以「好打得」形象示人的林鄭連續的懷柔姿態得不到民間信任,自有原因。其一,近三個月以來,林鄭已非第一次「放下身段」走懷柔路線,6.12當天在電視訪問當眾灑淚、7.1在回歸酒會上宣稱要改變施政風格等,都是林鄭放軟姿態的嘗試,然而其後來的行動,卻馬上令自己的語言偽術破了功。6.12當晚,在灑淚專訪片段流出之後不過數小時,林鄭即板着臉在電視機前斥責包圍立法會的示威者是暴徒;7月2日,她則罕有地在凌晨4時面見記者,譴責抗爭者衝擊立法會,距離其改變施政風格的宣言發表不足24小時。如此往績,又如何令市民相信其對話邀請是發自真心?
# S: ~! f' I4 i8 K: _+ Ttvb now,tvbnow,bttvb
5 b; Y$ Z8 l1 s3 Jtvb now,tvbnow,bttvb其二,即使反對陣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走進禮賓府與林鄭坐下來詳談,林鄭是否肯對其言聽計從,有權自主地採納意見、解決事件,卻令人相當有疑問。早前有路透社記者質問林鄭是否還有處理反修例危機的自主權,林鄭卻顧左右而言他來迴避問題,連平日最擅長的謊話也說不出,其心虛反令外界更加懷疑她是否還有能力左右事件。既是傀儡,無權說事,縱有人敢對話也於事無補。畢竟港人也深諳投訴之道,在餐廳、商店永遠是「叫經理出來見我」,如今來了個只能重複固有說法的實習生,那樣的對話則純屬浪費時間,還會令參與者蒙上為政權粉飾太平的污名。
* A' _$ ] V ?* X! G( }! c& I
- ~. g4 A9 n5 S @/ W5.39.217.76其三,當下官民關係繃緊的主因,在於警隊可以不受法律限制肆意濫權濫暴。從6月開始的隱藏委任證、濫射催淚彈、毆打示威者和記者,到7月的警黑勾結元朗恐襲,再到8月的開槍射眼、性騷擾及虐待被捕人士,警隊這三個月來的暴行罄竹難書,已成為民怨的主要來源。然而林鄭和其背後的中共卻多番力挺警隊,令警隊行為越加放肆,警隊代表在記者會上也更敢公然撒謊,甚至是將腳踢下跪的市民說成是「推開」。政府如此包庇一支作惡多端、為市民所厭惡的警隊,試問市民又如何會相信林鄭有誠意與市民對話達致和解?林鄭曾聲言絕不會「出賣警隊」,然而不追究警隊罪行,則民憤絕不可能平復;林鄭聲稱要「對話找出路」,現實卻是她要先「出賣警隊」,才會有她所想求的「對話出路」。
4 V( E3 |5 _+ a( S- Stvb now,tvbnow,bttvb- U' U( i. s; ^$ ~% k+ w1 z1 {/ p
林海/ j4 M* z' L: R$ Z5 }" S' N! a
傳媒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