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X$ P, _& x& u美國總統特朗普
$ C$ B# G# s4 s* |' \0 T' G
9 E" Z6 v, p3 f% @; ?! H5 r" g& n【自討沒趣】搞房地產起家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張揚有意買起丹麥屬地格陵蘭(Greenland)但遭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直斥「荒謬」之後,突然宣佈取消下月的國是訪問。此舉大大失禮於提出邀請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丹麥王室「驚訝」,全國上下都不滿特朗普欺人太甚。
+ H8 _- I1 j) d t0 s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q4 ?8 D+ a; ~$ E( I4 \3 ~
, p* a: \9 Q9 C, x)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R2 j* J2 v4 p3 f- F) ]+ Y
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tvb now,tvbnow,bttvb; r; J2 K: } s6 g
: n5 _6 C! P- N9 j# ]8 c; C P
特朗普前天在Twitter公佈決定,表明取消出訪的原因是購島被拒。「基於首相弗雷澤里克森的回應顯示她沒興趣討論出售格陵蘭,我將會把我們原定兩周後舉行的會議押後,擇日再會。」他推文說:「全賴首相如此直接,美國和丹麥得以省掉不少開支和工夫,感謝她!」- _1 u ?3 l8 [3 E
7 T2 w: W0 _1 u) ]1 [
公仔箱論壇7 x$ u( s7 S# o
丹麥王室感「驚訝」
# j/ p8 x2 J+ c# Q5 b5 m9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白宮官員證實,特朗普決定取消歐洲之旅其中一站、即下月2日至3日到丹麥的國是訪問,但會如期在下周六(8月31日)訪問波蘭。白宮是在上月底公佈他接受邀請,拜訪瑪格麗特二世,並會跟弗雷澤里克森與格陵蘭自治政府首長會面,商討北極地區相關議題。. O0 w3 R/ w7 a- c1 }
5 {- ~" h5 [5 C' }1 A) a: K2 W( q這本是丹麥第三次招待在任美國總統到訪,消息讓丹麥人大為意外。王室發言人博勒比昨稱王室對特朗普爽約感「驚訝」,弗雷澤里克森亦對特朗普取消來訪表示「失望和驚訝」,但稱不影響兩國合作。丹麥最大警察工會會長奧克斯弗爾特對特朗普爽約相當不滿:「據我所知許多人都為白費工夫很惱火。」在哥本哈根街頭,民眾也對特朗普的失禮之舉搖頭嘆息,多人認為事件反映他幼稚又「離地」。
1 @* P6 M% y, @( ?9 |- @8 S5.39.217.76
: Y* @. g0 G- U$ ]! i! m公仔箱論壇多名前高官亦發炮。前外相利澤高批評這是「外交鬧劇」,特朗普「發脾氣」太「可笑」;前首相索寧-施密特認為是「對格陵蘭和丹麥人民極大的侮辱」。有反對派政治人物斥道:「無端端假設我國的自治地區待沽……難道美國有割地求售?阿拉斯加嗎?請放尊重些!」
# K- |+ \/ I C, I3 c
% F6 u: y& Y, d3 c# ~, {5 `5.39.217.76美國傳媒上周披露特朗普有意買起格陵蘭這個全球最大島嶼,其後特朗普直認不諱,周日表示從戰略角度看,若能擁有格陵蘭會「很不錯」,又形容這是一宗「地產大刁」。他周一又在Twitter發改圖相,金燦燦的特朗普大樓置於格陵蘭,但附上推文「保證」這情況不會發生。特朗普的購島大計令人嘖嘖稱奇,今夏剛卸任首相的拉斯穆森推文說:「這一定是愚人節笑話。」
' Y) j' l2 M% {" v2 D3 i- O& C9 b3 E- c( r
曾指訪問非為買島5.39.217.76 P, G( k- F5 v' w( z
雖然特朗普強調買起格陵蘭並非政府首要工作,因他之前曾信誓旦旦說下月訪丹麥並非為了購島。但在丹麥首相斷然表明格陵蘭是「非賣品」後,特朗普取消到訪,有自打嘴巴之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 B% |2 \
1 A* p1 w7 M5 s2 k5 @* }/ q! B
特朗普這次國是訪問,被視為對這北歐小國一直忠實撐北約和美國軍事行動的答謝。「丹麥有出兵支持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50人為此送命。」布魯金斯研究所歐洲事務專家賴特(Thomas Wright)說,特朗普取消訪問「侮辱了盟友及其犧牲付出」。丹麥社會自由黨領袖就指,特朗普這人不按牌理出牌,「我們是該考慮更靠向歐盟了」。
. i3 F" P, G) K: G6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