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itsctsu 於 2019-7-14 05:05 AM 編輯 ! s' I+ h& ~6 U
5.39.217.76$ S1 f# E, u;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J6 ?3 g. y8 t# l _
2 E5 h( Z( V( x! J/ o) Y3 @tvb now,tvbnow,bttvb教育,既是香港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但與此同時大家都心裏明白,香港教育制度其實已經腐敗不堪。多數沒有選擇的家長,只有順從遊戲規則;少數有能力的,都會將子女送到私校、國際學校,甚至索性放洋留學。tvb now,tvbnow,bttvb3 o4 Y( W& A9 ?. O
9 T9 q0 }, {/ I+ U' x& X+ r/ J
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批評通識科,導致年輕人變得激進。這句話反映了權貴眼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馴養一班易於管治的順民。' G5 X5 T: y9 H
tvb now,tvbnow,bttvb6 M R% C% d" _2 [0 k
毫無疑問,普及教育的其中一個功能,是培養普遍的公民意識。在另一邊廂,教育也是為了裝備下一代成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員。然而,教育更代表了透過努力學習出人頭地的價值觀;這種相對公道的機會均等主義,也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但是,當普及教育不再是社會上流的階梯,教育就只剩下政治維穩的功能,這個現實與大眾的預期有嚴重落差。# s. {9 \+ u7 |1 g! C9 w' d% M; c
5.39.217.76# T* ^( E; C& L1 N$ S" ~# d- K. D- u
教育既偏離了促進社會上流的核心價值,制度和政策執行也出現集權和官僚主義的陋習。最近,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最新的報告建議,校監和校董要接受培訓,從而改善校政和管治質素。另外,專責小組亦建議,教育局的「學校投訴覆檢委員會」可以擴大權限,接受由教師提出的投訴個案。從機構管治的角度分析,教育改革是必須的,但不是要令制度更官僚和流於形式主義。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的建議,就是官僚和流於形式主義。# t$ A, n) G" l,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c4 v! j% p+ q3 S
教育是偉大的志業,我也認識不少真心為下一代着想的教師。但在這個腐化的制度下,再有熱誠的教師亦有志難展。輿論有時會將責任歸咎於「怪獸家長」,但我認為這些指控極不公道;許多家長在夜闌人靜時,都會反省自己是否將子女逼得太緊,但又擔心若然要求不嚴格,最終會害了下一代的未來生計,惟有將悔疚收藏起來,咬實牙關參與一場全民共孽。
9 \1 a5 D2 C2 N J7 P8 }; C. b# I
0 y. {, n: x' P制度權責不相稱+ {1 X! V% v' A. x6 ]! `
- q# J9 `& @6 `1 `( |6 m3 Q
良好的管治,說穿了就是要令每個參與在其中的人,都可以做到權責相稱。師生有責任要教好學生,但是他們卻沒有權力去因材施教。家長有責任去為子女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但是在依賴運氣和人脈關係潛規則的制度下,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學生有責任去為自己的學業奮鬥,但偏偏他們在過程中,卻是最沒有自由去選擇的一群。tvb now,tvbnow,bttvb" R5 f/ ]* v" z; Y$ m
9 _& Y3 b K0 W1 f; L0 ztvb now,tvbnow,bttvb此外,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並非資源不足;資源分配錯誤,衍生出資源不足的假象。當資源都分配到與真正提升教育結果無關的地方,真正需要人力物力的地方便更顯得貧乏。任何一個有深入了解香港各中小學管治的人,都應該會贊成我這點觀察。1 ~5 O! F0 v7 h' r2 k6 Y) v ^( W
0 F: F% j3 V! k' n' S$ stvb now,tvbnow,bttvb資源分配錯誤,部份原因是官僚主義的扭曲,但更重要是辦學團體已經失去從近距離管治學校的功能。香港大多數學校,資源來自政府,分配資源的架構,其實亦是由官僚所主導。但是當學校出現管治醜聞,責任卻落在校監校董身上。無疑,學校管治的各種問題,亦是出於權責不相稱。公仔箱論壇6 D# V& L0 P9 ]- `2 @% n
tvb now,tvbnow,bttvb9 n& K Q: l9 K8 ?( ~- ]" g
權力最大的教育局以及教育官僚,一直以來都不用為教育制度的腐敗和失誤問責。香港的未來,就是如此毀在一群迷信政府官僚的庸才手上,令教育最終淪為政治維穩的工具。tvb now,tvbnow,bttvb. W8 Y# U N" t! p* j7 s5 V4 d0 N
利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