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給示威者的心理學建議 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 謝永齡

7 r9 _# E$ D2 o
0 E( {$ |; d% X+ d$ r. H4 G
本文旨在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示威者的特徵和列出示威者應該注意的事項。大多數示威者具有以下特徵:感到不滿、憤怒及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身份。tvb now,tvbnow,bttvb0 [! C7 G5 r7 }' q2 M
tvb now,tvbnow,bttvb% _' r5 G) E6 S8 {# @
感到不滿是任何抗議活動的基本要素。當人們認為重要的價值觀或原則受到侵犯時,例如任意剝奪市民參選權,就會令人產生不滿。當人們認為政府威脅他們的利益或安全時,例如剝奪人身自由和威脅法治,他們就會抗議。引渡條例引起不滿和抱怨的程度足以驅使人們參與多次抗議行動。在初期階段,一個聰明的政府已經會識別和處理這些不滿,像救火一樣趕快在起火階段撲滅,否則變成大火就難以處理。) p, q2 p$ [: F6 |7 a

' v& H) R9 k3 H8 B. t+ g8 N情感對個人行為亦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人們不憤怒,根本就不會參與抗議行動。事實上,抗議是示威者渲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示威時大喊「林鄭下台」、「撤回惡法」及「香港加油」等口號有一種無名、舒暢的治療效用。但憤怒有其缺點,憤怒的人不能理性地思考,更較敢於冒險和低估冒險的危險程度。當一個人憤怒時,就依賴直覺而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我的建議是:當你憤怒時,不要做出任何(重要)決定。當你理性時,提前計劃作出決定。公仔箱論壇5 q( U$ T7 u$ @

8 u2 y* n6 e+ j' B( q8 Z當人們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面對共同的敵人時,團隊歸屬感就會迅速形成。當共同目標是「捍衞香港的生活方式」或是視那些想強行通過法例的人為共同敵人,這便成為促進團結的好方法。當示威者認為團隊能夠團結起來,他們就相信行動有可能成功。當示威者有共同命運和共同情感時,例如同樣受到催淚彈侵襲,群體身份就會上升。穿着相同顏色的衣服亦有重要的象徵意義,被稱為「自由Hi」等也會強化群體形象和身份。群體身份越強,示威者就越能承受外來壓力。這個身份令成員有一種義務,成為一個「好」群體成員,在抗議期間各人分工合作,良好公民的表現令人感動。讀者有沒有注意到,反送中示威者是較友善和禮貌的,他們甚至會做清潔工作和撿垃圾,也許他們平時在家裏亦不會做這些事情。tvb now,tvbnow,bttvb7 C6 o- B* d$ c# y

! O: O, H' l  ]9 z. r當政府採用拖延策略時,抗議活動則處於僵持局面。當政府不退讓時,示威者陷入兩難局面,他們被迫選擇採用積極或消極對策。抗議是示威者與政府溝通的一種方式,當示威者用盡所有和平手段時,激進的行動會被視為較可取。另一方面,習得無助性(Learned Helplessness)就會形成。心理學實驗證實,當參與者處於負面狀態(被電擊中)時,儘管他們反覆做甚麼行為,都無法改變被電擊,最後只感到強烈的無助感。即使他們有機會逃避被電擊,他們也不會逃走,只會完全放棄。這種無助感可能導致沮喪、絕望和抑鬱。當人們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結果時,他們可能正受到抑鬱的影響,不但興趣減弱、感到自己毫無價值,甚至有自毀行為。
, i: e2 Q7 e  B# d5.39.217.76
& Q' K/ ^( P! ?5.39.217.76政權再差也勿美化自殺
$ k9 w% s- E$ N# e& G. Y) Y5.39.217.76每個人的生命都極重要。如果我們不想再有年輕人為反送中而輕生,請勿再稱自殺者為義士,亦請勿為自殺者作出大型悼念,這只會鼓勵患抑鬱的人模仿自殺行為。我們必須譴責自殺,即使政權有幾差,切勿美化自殺。無論一個人為何自殺,請勿廣傳這類新聞,九成人在自殺時,正患上精神失常(如嚴重抑鬱)需要接受專業服務。5.39.217.765 [: B  ?+ W  {. `4 g9 d$ X
tvb now,tvbnow,bttvb8 M: q" _1 k) F5 M" X
現時政府有三種選擇:行動升級、使用拖延策略和行動降級。使用升級(更嚴厲)的力量將導致強大的阻力,拖延卻能讓政府有較多時間部署應對策略,而行動降級是顯示良好意願的手法。有趣的是,政府正同時使用以上三種選擇;即是逮捕,對任何要求都不退讓,並表達願意與大學生溝通以爭取時間。即是說,政府只打算保全現況,待示威者犯錯時得益。
# D' t$ O( O0 x. H0 X
( u+ }4 e, i! F/ A9 T. i+ C. @tvb now,tvbnow,bttvb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如果導致抗議的核心問題未得到解決,示威將持續。這就是「史嘉力效應」(Zeigarnik Effect),即是參與者對未完成工作的記憶較完成的工作為佳,如果參與者有機會的話,他們會選擇繼續完成未能完成的工作。這意味如果政府不讓步,示威者未能達到目標,因為工作仍未完成而示威將會持續。當個人感到非常不滿和憤怒時可演變成暴力,所以當示威者感到憤怒,就應該離開現場,緩慢深呼吸幾下及慢慢地重複平靜的語句,例如「留得青山在……」,避免讓自己處於險境。
6 ?9 d  ?  T8 j; J0 j  V謝永齡' h/ N! t" p2 ~8 m7 K
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