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now,tvbnow,bttvb* J7 A3 ~7 k. ^* J2 h/ c) k7 v
9 Z% P. \+ [$ V) o" R5 Y3 v3 [& n' q5.39.217.76【本報訊】近日發生多宗年輕人輕生的個案,有學者呼籲社會各界人士,不論政治立場如何,切勿將自殺行為英雄化;有青少年支援平台負責人亦指自上月中以來,致電求助的個案明顯增加,單日最多有逾四百個,建議市民一旦因社會狀態而繃緊,應暫時遠離相關資訊。tvb now,tvbnow,bttvb9 t% W! x5 h0 @( d! H
勿把自殺英雄化
: U# I" S* Q3 W& w/ h' U e2 K1 wtvb now,tvbnow,bttvb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鄧琳昨在一個電台節目指,年輕人自殺背後有很多因素,如情緒困擾或受社會低壓氣氛影響等,形容是環環相扣,惟呼籲社會人士切勿把自殺行為英雄化,強調自殺並非抗爭的方式。她又期望各界聆聽年輕人心聲、嘗試明白年輕人,不要只顧批判,又指年輕人自二○一四年佔領行動後,有更大的無力感,覺得政治訴求空間愈來愈窄,形容「解鈴還須繫鈴人」,政府應積極回應訴求,又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年輕人公開見面。; S, p, `8 k2 @1 L
另外,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臨床督導主任周文慧亦指,不少年輕人無助及失望的情緒醞釀已久,令他們感到疲乏。她舉例指上月十六及三十日,廿四小時內收到的求助電話數目超過四百個,較平日八、九十個明顯增加。周認為社會應信任年輕人的質素及組織能力,政府應回應他們對話的訴求。
( c' J4 R+ d! t) x5 D% f5.39.2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