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多變化,是耳中風的好發季節。南投一名六十五歲陳姓男子早上起床時覺得頭暈,但平時就有眩暈的老毛病因此不以為意,以為休息就好,殊不知中午的時候開始出現耳鳴症狀,下午再接電話的時候,更發現右耳聽不到聲音了!趕緊至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安排聽力檢查後確診為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的耳中風。在經醫師給予口服及耳內注射類固醇藥物後,並配搭中醫接受針灸輔助療法,陳男聽力漸漸恢復。
* d. r) I. a' d% W5 H7 c4 A( B5.39.217.765.39.217.76" V0 P! R0 w4 Q/ {6 b2 S' b
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吳昭寬醫師表示,秋冬之際是突發性耳聾好發期,患者大多是突然察覺單耳聽力喪失,部分患者除了聽力惡化還會合併暈眩。突發性耳聾的病因目前仍不明,誘發原因可能和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內耳內淋巴囊水腫破裂、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另外若經常熬夜、壓力過大以及秋冬季節天氣變化大,導致血液循環較差都可能增加發病機會。
4 N* V6 r$ W0 v4 n3 N1 h/ x公仔箱論壇
( [& Q& r3 I( o; t1 m治療方式目前以口服、靜脈或耳內注射類固醇為主,輔以高壓氧治療,但患者也可以選擇中醫針灸治療來改善症狀,多管齊下增強療效。南投醫院中醫科賴卉蓮醫師表示,古代中醫對突發性耳聾稱之為「暴聾」,傳統醫學理論認為聽覺與五臟六腑有密切關係,兩耳通於腦、腎氣通於耳、脾主全身氣血之運化,氣血充盈上達耳竅而能聽。因此若氣血有所阻滯就可能會引起耳竅閉阻造成耳暴聾。治療可以選擇針灸療法,常用穴位如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等耳朵局部穴位來改善內耳微循環,促進耳部氣血通暢;再依證型搭配體針如外關、中渚、行間、太谿復溜等穴位以遠端取穴用以疏經氣通耳閉。除了一般針灸治療也可用磁珠貼於耳穴,教導病人規律按摩耳穴,促進氣血循環以提升耳竅功能。
% d1 f3 H8 f' ctvb now,tvbnow,bttvb
- X8 w4 M* l( X( }; B5 Btvb now,tvbnow,bttvb醫師提醒突發性耳聾應把握七天治療黃金期,若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聽力永久損失。當發現症狀應盡早就醫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治療,同時配合中醫針灸輔助治療,縮短療程改善聽力。耳中風目前雖然沒有明確的預防方法,但是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充足睡眠與運動、避免噪音暴露與減少使用耳機,應是聽力保健的不二法門。
+ O' I$ ^- @+ ]8 Y6 X' G4 |tvb now,tvbnow,bttvb
! C. c) r0 g5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