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記者蔡岳宏報導
% j- P5 \& W1 F/ b公仔箱論壇
. \2 ]% T1 f4 l4 O7 U* `! I5.39.217.76& a- Z" E% J' W: X6 c&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8 H& I2 Z$ T1 w
69歲的陳阿姨(化名)罹患糖尿病已經有10年的時間,然而血糖控制持續沒有達標,三年前胸口不適緊急就醫,才發現是冠心症,需要緊急置放冠狀動脈支架,檢查同時也發現有蛋白尿,已有腎臟病變的徵兆。公仔箱論壇. J6 H; p$ k" W' L( k7 \
/ R O7 u7 D% c, A" h( V% y% qtvb now,tvbnow,bttvb如同陳阿姨血糖控制不佳而陷入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變隱憂的糖友不在少數,然而全台竟有超過6成糖友血糖控制未達標(糖化血色素>7%)。日前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可讓糖友在控制血糖的同時,能減少心、腎併發症的效益。因此,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恒理事長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黃瑞仁理事長聯合呼籲,「治療應同時預防,控糖、保腎、護心要三管齊下。」
8 d: B- f: G7 o7 F$ M! ?+ L6 B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6 X* c$ G# t4 }& C
血糖控制不佳 糖友「腎」受其害
, Q5 F. n8 \: H; R: d" D2 e% N
- h& Z+ u* v N1 z" T8 O) Z5.39.217.76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許惠恒理事長表示,「糖尿病的治療重點為控制血糖,如果血糖沒有控制達標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如大動脈硬化、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控糖不力除了影響糖友健康,也會帶來財政問題。糖尿病為健保支出第三名,但另份統計發現當糖友罹患併發症時,年均醫療花費較沒有併發症糖友的年均花費多出8萬以上。
! }. w- ]3 }; J1 `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0 B: L7 p' [* C$ a/ }( u
許惠恒理事長提醒,糖友需特別注意腎臟病變的併發症,根據統計,末期腎臟疾病的病患中,有40%是肇因於糖尿病;而約有15%的第二型糖尿病患,會發生腎病變;若腎臟功能出問題,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會大受影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p& h( {/ X. v5 I% T
5.39.217.76! k9 s1 t+ T" W
, k- u; E4 z- g! N針對糖尿病造成的新血管疾病,黃瑞仁理事長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併發症及主要死因,近6成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然而,約三分之一糖友同時有心血管疾病(推估約60萬人),更有15%左右的糖友合併『心衰竭』。心衰竭是常見的心血管病變之一,長期下來可能讓心臟功能惡化、導致死亡。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每上升1%,心衰竭風險就增加16%,老年糖尿病患一旦罹患心衰竭,五年內存活率僅剩一成多!」tvb now,tvbnow,bttvb* r2 [& m# G, w! C( J# E/ p# u3 \( e
: C8 [; r1 \6 K$ g$ I% v" j治糖尿病新選擇 SGLT2抑制劑助降心、腎病公仔箱論壇 B8 t) k4 D7 j. q1 y
+ j9 v. u5 {8 c3 N5 b- D5.39.217.76今(107)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年會發表的最新糖尿病藥物心血管結果研究,以及於刺絡針(Lancet)發表的整合分析指出,SGLT2抑制劑可以降低心衰竭住院率及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還可減少腎臟病變風險。公仔箱論壇4 D5 w# D% m7 |/ F/ ?0 ~7 o" ]
/ \- F/ d4 U& g" c& m許惠恒理事長補充表示,SGLT2抑制劑是糖尿病口服藥物中較新型的機轉,抑制腎臟再吸收葡萄糖,並由尿液排出體外。由於藥物藉由尿液排糖,所以須注意生殖泌尿道感染問題,使用期間需攝取足量水分。
: \. h* R% j3 T( o9 s$ t" Z
; I' g; ?" g) G7 v兩學會籲糖友新觀念 「控糖、保腎、護心」三管齊下
& x* D$ K+ e* t5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s) T0 V3 A+ K* X5.39.217.76許惠恒理事長及黃瑞仁理事長共同呼籲,「控糖、保腎、護心」,應該是糖友需要兼顧的疾病控制目標,建議糖友在藥物選擇、生活習慣等面向都要積極預防併發症發生,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