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其它] 禁報道樞機孌童案 被指不合時宜  無視法庭封口令  澳36傳媒人受審


* D1 w. L  {- V1 |; p& `4 E% K' s5.39.217.76澳洲樞機佩爾前年就性侵指控上庭應審。歐新社tvb now,tvbnow,bttvb3 R3 W- w4 V5 j+ ~1 h
公仔箱論壇5 V" v# H; Q7 ^% y
澳洲新聞自由面臨法治衝擊,36名記者及傳媒機構涉在社交網或節目上提及天主教樞機佩爾(George Pell)的孌童案情,被控違法庭封口令及蔑視法庭,今天於維多利亞省出庭,各面臨五年牢獄及10萬澳元(56萬港元)罰款;未受牽連的海外傳媒聲援抗議,批評封口令在講求即時資訊的網絡時代已不合時宜,促當局撤控及修例。5.39.217.76* |) p3 T* E7 Z* b
tvb now,tvbnow,bttvb5 o6 Y$ G4 A" F) t
今年初全澳洲有達100個傳媒單位及從業員收到維省公共檢控處長賈德(Kerri Judd)的信,指摘他們違反佩爾案法官基德(Peter Kidd)去年6月頒下的封口令;最後有23人被落案,包括《澳洲經濟評論》、維省《世紀報》、新南威爾斯省《悉尼先驅晨報》等主要報章、第9電視台及2GB電台的編採人員和主持;傳媒大亨梅鐸旗下「新聞集團」在內13間傳媒亦以公司名義被控。, v' [% _6 i6 r/ G( r

$ i- K7 j+ M& }+ U0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n$ h  C; {+ j9 c- q/ h
性侵受害者及家屬舉起標語要求向施暴者追究責任。路透社tvb now,tvbnow,bttvb0 N6 W, n/ C% a: V; G& ^5 z; P

! C9 i" A& Y* ?4 s' S" W8 {; _" ^
稱影響陪審團印象+ @: o- X: s; B6 u
基德當日頒下封口令包括「國內所有可瀏覽網站及可收聽、收看電子和廣播傳媒」,理據是佩爾尚有其他案件排期候審,報道案情會影響未來陪審團印象,造成審訊不公;澳洲傳媒一直按禁令避提佩爾身份或案情,待佩爾其他控罪被撤才解禁,但在澳洲沒有分社和職員的海外傳媒如美國《華盛頓郵報》則不受法例所限,一直開名詳細報道。
0 ]+ _1 Q- {" U* `2 ]6 ^  l- p
7 p$ i+ ^( d9 e  N4 O  j公仔箱論壇及至去年12月中,佩爾被陪審團裁定性侵兩名男童有罪,墨爾本小報《太陽先驅報》刊出題為「審查」的黑色頭版,稱「有一段影響維省人的重要新聞世界共知、本報被禁止報道,但相信我們,你有權知情」,引起業內討論,部份傳媒人於個人社交網質疑禁令並轉發海外報道,有的則在節目稍為提及案情或報章報道,皆被維省檢方秋後算賬,指摘他們做幫兇助海外傳媒「羞辱法庭」,要求定蔑視法庭罪。
3 m7 r7 ]' Y8 O. _$ G- s) z. Htvb now,tvbnow,bttvb; z+ G% k* d, e
海外媒體聲援抗議- N/ q6 B4 G; ~; o7 K
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的保護記者委員會官方代表巴德勒(Steven Butler)聲援澳洲同業,抗議當局做法:「在網絡世代,法庭對備受全球關注的案件頒下封口令毫無作用。」他促請當局撤回控罪,並重新審視這些禁令應如何運用。格麗菲思大學新聞系教授皮爾遜批評法例與現今傳媒速度脫節,「不過法庭只能按照現行法例做事,法庭須帶出人人皆有權受公平審訊的訊息,人們不能隨意刊載可能影響被告和審訊的內容」。% N8 `# p1 U0 u% {) h! J
路透社/英國《衞報》
揭露性侵案記者:受害的可能是我tvb now,tvbnow,bttvb2 C( O4 e/ _; b, A

' B, n% X  v: x. F0 B7 N揭發佩爾涉性侵的米利根稱不再信任教會。公仔箱論壇1 e& |8 i1 y" U+ ?7 t# M! D9 L
tvb now,tvbnow,bttvb7 G( o; Y1 y  h$ w8 F
在這次封口令風波中,維省檢方打盡全國多間主要傳媒機構和從業員,但有一個關鍵傳媒人安然無恙,那就是澳洲廣播公司女記者米利根(Louise Milliga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U1 Y* t* y. B( u/ C% y  e5 T

- E0 I+ |) M; d4 |5.39.217.76她是首名揭露案中兩名男童被佩爾性侵的記者,其後於2017年撰寫《樞機》 (Cardinal)一書,記錄佩爾從教會紅人到淪為孌童案疑犯的過程,出版翌日佩爾即被提控。有人認為米利根的著作是致命一擊,在佩爾受審期間一度禁止在維省出售,近月更新再版。米利根憶述20年前在《澳洲人報》做實習記者時首見到訪編採室的佩爾,「他當時令我覺得我是房內唯一的人,他十分可親和有魅力」。到2002年,第一宗澳洲教會性侵投訴曝光後,法官認為事主說法可信,但因沒足夠證據未提控,隨後其他性侵指控陸續浮面,自此米利根和同行都感覺佩爾敵視傳媒。5.39.217.765 `" Z3 C. l$ N8 Y3 h

/ ^5 N4 {' o& R" U2 T. t. G出身愛爾蘭虔誠天主教徒家庭的米利根,坦言追查教會性侵事件心情矛盾,訪問受害人時都會想「當初受害的可能是我」。對於支持佩爾的人指控她為警方放料陷害樞機,她否認其事,強調報道內容全由受害人而來。3 e1 y& U% w8 z
《澳洲經濟評論》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