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教師林麗棠身亡案令人欷歔,當事人選擇在自己任職的地方結束生命,必定鬱積了極大的壓力。事件除了令人感嘆今時今日為人師表絕非容易,也應該積極地轉化為反省本港教育的契機,務使悲劇不再重演。
, q! d$ Z+ y/ [4 E2 E
; x% p4 @5 c. Z* E8 T0 g- f7 d6 l4 ~首先是教育體系方面。自九七回歸前,政府即大量依靠津貼方式辦學,官立學校其實不多,實則以資助為主,在2015/16學年資助中小學達七成以上,其中無宗教背景者約佔四成,天主教與基督教背景合計更超過五成。然而過去十年(與2006學年比較),官津校中小學生大幅下跌28.8%,許多較有經濟能力的家長紛紛轉投直資與國際學校。教師的年齡中位數上升至約40歲,反映入行的新血減少或年輕教師流動率更大。然而在小學中,女教師佔78%,學位教師的職級比例卻僅達48.4%(2018年為65%),上述悲劇的當事人正正是典型的在津校擔任主科教學的中年女教師。目前教育局只能做到要求學校匯報調查進度,事實上民眾期望局方可以扮演更主動的角色。公仔箱論壇7 r3 s' q" k/ z7 C. R; e5 \+ ?8 T
. V) y& Q9 w% x
其次是針對資助學校辦學團體的規管。過往例如屯門興德學校的「影子學生」風波也涉及資助學校,顯示教育局有必要加強對資助學校的監督與規管,不能讓「權力下放」與尊重「校本管理」成為學校淪為一個個獨立王國的藉口。李東海小學的老師曾親赴東華三院總部投訴,卻沒有獲得學務總主任接見,而只得到一個「回家休息」的勸喻,而校長曾被匿名投訴過兩次,東華三院對被投訴人只能勸喻與督導,無法將不適任的校長適時移除現職,顯示整個投訴與管理機制急需進一步檢討與改進。
3 O0 Y, L, \6 }5.39.217.76 M, Z( ]1 S5 t8 X4 I3 D
5 N* T( V# ], v( [公仔箱論壇機制下的惡性循環
% @& i6 K' w! u& C3 ?5 V&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第三,在校長方面,在「校本管理」理念下,校長擁有人事與經費資源分配的權力,很明顯的除了校董會與辦學團體的內部監督,現今對於校長的選任與管理缺乏相對透明有力的機制,甚至使得部份校長職位淪為酬庸與內部「旋轉椅」,不利外部人才的引入與更新,校友、家長與教師的民主參與恐怕更是離地空談而已。由於資助學校常額教師的解聘必須符合《資助則例》,在無法任意解聘之下對於資深教師加諸許多不盡合理的工作與要求,務使其「知難而退」。據筆者對中小學界的理解,不乏教師因為病假甚至產假不獲請代課老師,只讓教師同工互相「捱義氣」,或是由不適合的教學助理代課,造成教師有病不敢請假、甚至形成自我剝削或同事間互相虧欠的惡性循環,原有的經費則用於校長自行決定聘請所謂的「資深校外顧問」,恐怕淪為「益自己友」。
c# R. {% i6 o5 J3 }+ Wtvb now,tvbnow,bttvb
5 r; Y. z# Q8 V5 m3 g3 r6 Mtvb now,tvbnow,bttvb第四,在個人職責方面,悲劇當事人必須身兼科主任、圖書館主任以及該科教師等三職,這樣繁重的工作安排絕非個案。由於主張融合教育,不少教師為了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甚至需要兼任社工角色。免費教育以及新學制的推廣,亦使得官津中小學學生質素恐有相對下滑之虞(基礎學力再差都可以升級),在人人自危且不敢得罪校長情況之下,也使得整個教育環境自我完善的動機降低。根據教協與香港心理學會於2018年針對香港教師工作壓力調查的結果顯示,近三成受訪教師出現中度嚴重或以上程度抑鬱症等情緒病徵狀。
/ R0 Y% K! q% b4 L" n4 M"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L4 w% U- `. }# ` i公仔箱論壇總結而論,良好的教育是社會進步之本,衡諸歷年特區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在教育開支方面約佔整體GDP的4.1%或政府經常開支的20.5%達906億元,教育投資頗多,然而教育實是制度與人的有機結合,在立意良善的「校本管理」之下如果被不適任的校長濫用,形成用人唯親或獨斷專橫,即可能造就學校淪為一個個專制的獨立王國。上述教師身亡案細節與真相仍待進一步釐清,然而我們實不忍見教師(或學生)以極端手段宣洩不滿走上絕路,因此,不僅是中小學教師,甚至大專院校講師的處境也值得社會大眾關注,否則下一個悲劇勢必倒數而來。
1 _/ y- A: E. f3 N% B
5 M3 k; A# u% D, ?3 D5.39.217.76高思格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l4 |4 G+ @* ^6 z( q: g
教育界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