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now,tvbnow,bttvb$ n+ \# C2 Z8 w
8 R) }7 T; O- h8 W6 T8 B" ltvb now,tvbnow,bttvb每年兩會大騷,大人物們套話連篇的冗長報告,媒體或網民都興趣缺缺,但有些想出位的小人就受熱議。去年熱議的是一個由中國內轉外的紅衣女的長篇「朗誦腔」提問遭一藍衣女記者白眼伺候;今年熱議的就是「五十七歲一女孩」的「表演腔」獻媚演講。
' \; G9 |7 r% E% {% o+ b
5 w$ L1 U' P5 H( y5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大陸署名「老鶴」者手書一首打油詩:「身姿曼妙站講台,媚語嗲聲似招懷,滿口不倫不類理,五十七歲一女孩」。可以概括大陸網民的嘲諷。
- z6 l6 T, c" e+ a- dtvb now,tvbnow,bttvb
% H: b# ?: y/ P/ T2 U5.39.217.76香港台灣也有不少評論,而前天曾擔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的邵善波在《明報》的文章就受到較多關注。. ^, m! O8 e- z! k
5.39.217.76! P7 @8 E# J- z
邵在中策組任職有十年,「女孩」在中策組也擔任過七年高級研究主任。中策組收攏的竟是這種「滿口不倫不類理」的貨色,使人想到中策組過去多年究竟做的是甚麼研究?向特區政府提供了甚麼政策建議?這些建議莫非就是特府變成今天這種向中央發嗲模樣的原因之一?
/ W) h% r. k$ i5.39.217.76' j0 }" n2 a& u3 b& e7 `
邵善波對「一女孩」的演講大張撻伐。他認為兩會發生這一幕,「反面作用遠遠大於正面」,質疑這種高調的「自我推介和個人表態」,不會鼓勵台灣人支持統一,亦不能說服台灣人反對統一,相信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只會覺得肉麻和格格不入,「這樣的政治示範,究竟政治價值何在?對凝聚台灣人心的意義何在?」他指凌在政協會場獲「高度讚賞」,而民間反應就和官方截然相反,「一方愈是自娛自樂 另一方愈是人心離散」。如果再出現多幾次凌友詩這類「熱門新聞」,只會令統一的希望愈來愈渺茫,台灣人心只會愈走愈遠。
! J. L8 a5 D; f& [5 x: d: I* P8 g( Z# f/ }3 V/ F
邵善波講的絕對是事實,是對導演及演出這種「女孩戲」的善意規勸。就對台灣的影響來說,這樣的戲碼當然反效果。但問題是,「女孩戲」不是演給台灣人看的,甚至也不是演給香港人或大陸老百姓看到,而是演給中國最高領導人看的。凌很清楚,她被媒體問及遭大批網民劣評時,說這是「太小的事情了」,因為「我面對的是整個中華民族,是整個國家的重大議題」。你難道不知道掌控「整個國家的重大議題」的是甚麼人嗎?求取甚麼效果不是演出的目的,對掌控「重大議題」的人來說,「自娛自樂」就是目的;對「一女孩」來說,討賞就是目的。5.39.217.765 F6 C6 l k ~" Z* D
( Y4 Z, S5 l- Gtvb now,tvbnow,bttvb昨天梁振英在facebook上說:「幾年前,李怡在蘋果日報專欄寫汶川大地震死難者,題目是《天譴》」。然後引申到我幾天前寫的《報應》,抄錄了我大半篇文字,然後大罵「缺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Z# a, v/ t* p
1 d" x% a, R"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從來沒有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天譴》的,2008年5月13日我寫的題目是《災難頻仍積德消災》,全文無一句說天譴是上天譴責災民,而是說依中國古代非科學的傳統,地震天災被認為是上天給當權者的警告。地震的「天譴」說由來已久,古時帝王往往因此下「罪己詔」,求「積德消災」。2011年三一一日本大地震後,右派作家石原慎太郎也說這是對日本人過於偏重自我意識的天譴。日本人接受反省,石原當年獲選為東京都知事。
+ @% {9 O9 Y, F$ J1 g* Z: z: }' ^ e* p4 E2 `$ R% z& {
梁振英先扭曲我文章原意,再抄錄我近日寫的大半篇文章,讀者看後會有甚麼想法?會被他痛罵一聲就認同他嗎?這不是他追求的效果。正如「女孩戲」一樣,梁振英的帖文也不是給香港人看的。可以賞他政治經濟利益的人,才是他的對象。
0 o5 y2 ]+ ^' ? f! S# v& p3 u1 J3 htvb now,tvbnow,bttvb
# V, j1 M! Q% @4 q7 e- \" T6 x! Y5.39.217.76李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