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itsctsu 於 2019-2-25 10:30 AM 編輯 5.39.217.767 ~% ^" K5 s% Y: x3 c# G# i& w
7 P3 D1 e$ e3 d' e4 \" J)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r8 c @# F/ d0 }5.39.217.76
; F3 [5 |+ R) B3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據報台灣輔仁大學發信給教職員,稱因為國台辦接到大陸留學生及家長反映,指有教師在課堂宣揚、灌輸個人意識形態,要求縮減輔仁大學陸生名額,校方因此提醒教師上課時,避免灌輸或偏袒「個人的宗教信仰、族群、性別、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等」。早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選出了流亡藏人出身的女生做學生會會長,引起大陸學生發動聯署反對,指對方乃支持藏獨云云。香港人每天從傳媒中都閱讀到這些大小「戰狼」新聞,他們在官方鼓勵下,於世界各地為自己脆弱的民族玻璃心「維權」,但究竟他們是否知道自己「乞人憎」?
0 g& ?9 V- V3 w8 x; o% k5.39.217.76: F; i4 v" i& F
香港獅子山下一代,搵食至上,自尊放兩邊,他們自然可以毫無保留支持大灣區計劃,誤以為是79年改革開放的翻版,新蒲崗、佐敦谷山寨廠老闆也可以在珠三角設廠擴大生產發大達。但上次融合是純經濟層面,因為那時香港仍歸英國總督麥理浩所管,有深圳河作邊境,有喀兵及英軍駐守。香港自己一套核心價值及生活方式,未有受兩地經濟互動所影響。大陸對香港政策,由1950自韓戰開始,不脫老毛八字真言:「長期打算、充份利用」。5、60年代是作為西方圍堵下的國際窗口,7、80年代是作為四個現代化的點火器,引進資金、技術及市場,晉身世界工廠。90年代是借香港作全球化橋樑,利用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集資。1 ^9 g2 {2 f0 ?) l% v
9 F5 Q) _) L' i2 |麥理浩總督高瞻遠足,1971年來港履新,認為在六七左派暴動後要保住香港,一定要將香港建成亞洲模範城市,創造香港對大陸的「利用價值」。亦因為香港自身的利用價值,中共才在80年代訂下「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國策。無可諱言,過去40年合作是雙方互惠互利的。那時香港人相信,大家是「同軌不同速」,假以時日,當大陸發展起來,差距縮小直至消失。( o" u- P7 ~+ [: l' p. V
" C* m ^. g" {+ Ztvb now,tvbnow,bttvb
2 T; X9 C# A0 a% x# g/ l公仔箱論壇林鄭無視警號 危機持續發酵8 [2 h0 I" Z. E7 J
香港對大陸的利用價值,按其發展階段,應該由早期市場經濟、法治等基礎開始,進而上升至社會制度、行政管理及核心價值。但自2008京奧後中共進入維穩時代,提倡「中國模式」,到習近平上台,大力鼓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國崛起、敢於亮劍,在洗腦之下,狂熱民族主義抬頭。另一方面嚴禁普世價值傳播,更嚴苛地控制傳媒言論。香港人與大陸政權漸行漸遠,這時才恍然意識到,根本大家在不同的軌道上。
, r3 K' [ Q1 q3 d; i* p, M
; f, ], [6 q v' w0 n1 n: `! c大灣區發展規劃,是徹頭徹尾由上而下的中央計劃,聶德權所謂香港參與是公然哄騙香港人。這已經脫離了過去政府推動、民間先行、互惠互利的模式。由曾蔭權年代規劃的跨界基建開始,香港進入「被規劃」時代。人心的距離,是無法用高鐵大橋去彌補的,這造成耗費巨資的高鐵及大橋落成時,上冷下熱,香港人反應冷淡。大橋落成香港人未見其利先受其害,即日來回大陸人湧港、醫院爆煲,醫護人員也加入聲討單程證之列,這其實已經是社會危機開始。
2 z8 E v0 K4 s公仔箱論壇8 P; u1 b$ y0 T* Y* \" i6 x
但林鄭月娥不單沒有將民情向中央反映,反而繼續吹噓融合好處,選擇了在最壞的時候「宣講」大灣區規劃,令危機繼續發酵。人心是危機的根本原因,如果北京仍然認為只是一小撮港獨分子搞事,小部份不接受「憲制新秩序」的人危言聳聽,相信更大的危機就在前面。5.39.217.764 z' c( v/ w* Q, I8 K
, s. k4 w+ Z8 }( C* D3 Q
劉細良
* r( y/ ~0 @$ M `) u3 z- @2 S$ V公仔箱論壇時事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