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f# r; u$ a2 r4 Atvb now,tvbnow,bttvb記者連續兩日到油麻地果欄放蛇,見到林林總總的日本草莓售價不同。大多數都寫上品種、生產者、等級。唯獨一家自稱售賣日本九州草莓的攤檔,包裝只是一個發泡膠盒,沒品種、沒有生產者、沒有等級,只有兩行日文字。食品公司老闆指,盒上的日文是不相關的文字,文法也不對,只不過是赤色但並非形容水果,來歷成疑。' l+ D( ?/ z* g% l. w- G3 H
8 y' }6 ?# o; r5 N6 m I$ A. |5.39.217.76來到該攤檔,店員出力推銷並表示是日本九州草莓,90元一盒有20顆。強調是日本九州的草莓。記者向另一位店員詢問草莓產地,他同樣表示是來自日本九州,更稱不用怎選擇,只是大小顆分別,全部都好吃,夠大顆。+ b j+ g$ `: ]. d
7 j" q1 k! ^$ _2 h% I公仔箱論壇記者賣後即踢爆,店員均稱毫不知情,更叫我們追究晚上果欄的運作,他們全不清楚。另一位店員其後更否認草莓來自日本九州,更指無人講過。之後辯稱草莓在日本種子,再打發記者離開。2 l2 P! b$ a3 H8 c. s3 i
" Z2 }" H* C5 J0 d5 s$ W! M5.39.217.76經營食品公司幾十年的陳錦輝先生指,包裝上的日文文法全錯,以草莓的尺寸和色澤來看,屬大陸品種。他提醒市民辨別真假日本水果時,最緊要留意包裝幾個地方,例如:出產和階級等級、另外生產者都有一個識別、誰人生產是農夫的名字。但很多彷冒的士多啤梨,包裝上的字都會是錯體。 5 J5 A2 \3 B F4 g 8 X9 p. o5 q) v/ `$ [5.39.217.76去年3月,深水埗生果檔以大陸的蜜瓜,訛稱來自日本北海道。東主被判罪成,罰款6000元。 ( s% a& B* d, E4 e" s* ytvb now,tvbnow,bttvb # j6 h+ c+ c* H v5.39.217.76不少市民均希望政府多抽查,保障食品安全。市民伍小姐指:「作為消費者真的好難判斷,不知道貨源。我選日本貨當然相信日本品質好,定必是正貨。當然價錢差異是視乎不同省縣。假如混水摸魚,可能從國內來或別的地方,就一定不能接受。如果每次都要靠日本人來揭發,我覺得很遠。希望你們可以各相關部門反映,例如衛生署可以成立一個團隊抽查不同食物的安全,有這個功能。」另外,馬太太指:「好多新聞都說內地貨冒充,不過見到挺新鮮,價錢相宜就算。不過如果正宗這個產地可能沒那麼便宜,不過見到新鮮都沒所謂。希望政府可以入口監管,在這裡(果欄)監管沒有用,新奇士的貼紙也在這裡黏上去。」 2 _9 k" u; e V+ Z! w; k5.39.217.761 I: f3 m2 j2 V- S' u: l8 V
本刊就此事向海關查詢,海關表示《商品說明條例》並沒有強制規定在貨品或包裝上必須列明其產地來源資料,惟商戶如就有關貨品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達關鍵程度的陳述,可構成虛假商品說明的罪行,並表示會了解和查詢事件,會作出所需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