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0 v! v% q$ w* m" T: W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u2 n1 Y9 E9 M& M0 W& U( j q1979年元旦,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同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除宣佈正式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由國軍控制的福建沿海島嶼外,更提出包括結束軍事對峙、兩岸通郵通航並最終實現統一的大計。時光飛逝,今天兩岸官民交流早已不止於通郵通航,但軍事對峙仍未結束,實現統一遙遙無期。時值《告台胞書》發表40周年,矢志要以成就「民族復興夢」名留青史的習近平,在昨日的紀念會上再次對台灣同胞隔海喊話。然而4,000多字的長篇大論,字數倍於當年那封1,800字的「家書」,比之卻更空洞無物,字裏行間隱隱約約的傲慢態度也不見得能招攬到台灣民心。公仔箱論壇1 |2 Q& w8 A9 o8 P8 u7 `0 K# E
% u+ p. q* A+ f# m- ~& W2 V習帝雖在「招安文告」中羅列了五個有關兩岸統一的要點,但其實都只是些累贅重複的黨八股,歸納起來不外乎是80年代初中共所提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那套主張。至於甚麼「堅持一中,反對台獨」、「推動和平統一,不放棄使用武力」乃至習帝最愛的「攜手推動民族復興」等說辭,也都是些早已聽厭的老生常談,用這樣的演說向台灣民眾「曉以大義」,可謂新意、誠意皆欠奉。台灣人過去數十年不受落,這次也不會突然受落,習帝的「招安文告」最終只能淪為自我感覺良好的空談。
4 M3 M) r% |7 K1 ]# j8 A! c公仔箱論壇& u- ?% V) ?/ i( Q
再比之40年來兩岸狀況之變化,這篇「招安文告」更顯得不如當年的《告台胞書》。1979年元旦,中共正式獲美國承認為代表中國之唯一政權,標誌着中共在國共30年的正朔之爭中取得勝利,乘勢向台灣提出結束對峙、實現統一的主張。當年大陸剛擺脫文革禍害不久,又窮又弱,卻是鄧小平改革開放伊始,而台灣經濟起飛,國民黨威權統治也有了放寬之態勢,兩岸皆出現了一股從專制獨裁緩步轉向至自由開放的走向,若是殊途同歸,《告台胞書》自然就有了討論的價值,因此才出現80年代的統一爭論。而且中共當年並非只是嘴上說說,從停止炮擊金門到落實改革開放,均讓不少人對之和平轉型寄予厚望,和平統一就有了可能性。即使是「台獨教父」李登輝,1988年就任總統時也曾明言「只有一個中國,我們必須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可見在當年的氛圍下,統一是連台獨分子也有過的想像,當年的李登輝甚至可能幻想自己可以成為「完整」的中國總統。5.39.217.76, R# m6 E) M0 S% ?3 g! d7 Q G) R
. M) |3 {4 x: n) Z0 W1 S/ v; l0 _tvb now,tvbnow,bttvb及後,八九六四令這種開明氛圍戛然而止,台灣成功民主化,大陸卻走上經改政不改的威權道路,兩岸關係因而演變成民主與專制之對抗。至習近平上台後,甚至在政經兩面大開倒車,一方面恢復領導人終身制,加強鎮壓異己,另一方面推動國進民退,對外也是張牙舞爪咄咄逼人,在這樣的實際行動下,再在「招安文告」中搬出與40年前相類的說詞,試問又有何說服力?已習慣了民主自由的台灣人,又怎可能願意再被困進囚牢之中?
& N; ^ X0 @9 Y" N! C! b公仔箱論壇
1 ?% F( B8 ~1 Q0 I" d& K0 n- N公仔箱論壇示範單位搖搖欲墜
, {. C/ ?+ p: [. Y% ^. a2 N0 M4 O8 R: R「招安文告」再次提出以一國兩制來實現兩岸統一則更是笑話,當年香港尚未回歸,蔣經國已表示不相信大陸在共黨獨裁下能包容台灣之自由,是以以一國良制來回應鄧的一國兩制,言下之意即是只要大陸民主化,才可以包容台灣之自由,統一時也就不需要所謂的兩制來保護台灣之自由。鄧小平為了說服台灣一國兩制可行,才以港澳回歸作示範單位,希望展示大陸一制可以包容台灣一制。怎料香港回歸21年,在習帝強調的「全面管治權」底下,香港的自由與法治全方位崩壞,連示範單位也搖搖欲墜,試問智力正常的買家還會下訂嗎?當然,這一切皆中共自己造成,怨不得人。$ U% i5 k" w- N3 O5 q1 s! b: N
4 U, k: [5 u4 F7 u! E' e5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黃子華曾在棟篤笑中表示「一國兩制最偉大之處,在於承認自己一制嚇死人」,雖是笑話,卻也是赤裸裸的事實。如今習近平想以這「嚇死人」的一制招攬台灣民心,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l1 r, n1 r7 C# ^
( _9 @5 w# D+ |5 w! G林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 F- s# M% y
傳媒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