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 九龍城保育拖8年無諮詢

九龍城區內擁有4個法定古蹟和31幢已評級的歷史建築物,區議會曾於2009年提議新增一個「九龍城文物徑」。港府只在2014年透過地區諮詢平台提交過更新報告,計劃便再無下文。至去年才有機構獲市區更新基金資助設計「九龍城主題步行徑」,有區議員批評,政府在規劃文物保育工作時沒有充分聆聽居民意見。7 B7 _# D) H5 ?% X  r: L+ ]9 I

" O* o1 u9 I2 J3 h6 s: @即將完工的港鐵沙中線曾發現不少出土文物,包括宋元古井等,令該區掀起文物保育潮。擬建的步行徑將串連區內多個歷史文化景點,市區更新基金累積批出兩億元資助,預計明年再向市區重建局追加撥款。
: ]2 b. Z; u  f. r3 N3 v6 c公仔箱論壇
; b  `, i& A7 y7 c九龍城區議員黎廣偉認為,區內居民對待文物保育的意見較為兩極化,一方面有持分者希望沙中線可以盡快通車,另一方面亦有人主張要重點保護文物。雖然區議會提議的文物徑計劃變成步行徑,同樣可以推廣區內的特色建築,不過他認為政府在進行保育古蹟工作時應多諮詢民意,舉行諮詢會讓持不同意見的居民代表都有發聲的渠道。
文物徑甩漏多 古蹟辦嘥公帑tvb now,tvbnow,bttvb! a0 `+ R! Z* q; O% [  N
本港的文物徑標示香港獨有文化,惟多條文物徑均資訊不足、「甩皮甩骨」。當中有法定古蹟遍布工程鐵架,維修拖近半年仍無人跟進;新界屏山和龍躍頭文物徑的指示簡陋又不足,誤導遊客;中西區文物徑的景點部分早已面目全非,遊客「摸門釘」。有學者批評以文物徑作推廣歷史的方法落後兼離地,政府每年將數百萬計公帑「倒落海」。
  w; e: I- k( P, a( b; s7 `8 N  c6 Y
部分文物徑由古物古蹟辦事處設立,其中最早開幕的元朗屏山和粉嶺龍躍頭文物徑,記載本地鄧族民俗文化,政府每年單是用於這兩條文物徑的營運費用已達450萬港元。5.39.217.761 T# |. ^0 b% P4 Y2 t* i
5.39.217.764 G! x+ B; v/ |( e) o' m
但東網記者日前到屏山文物徑,發現有關資訊不足。鄧氏宗祠門口賣涼果的鄧先生平日會向遊客介紹文物典故,因古蹟辦印製的小冊子甚為不足,連保安亦指小冊子補充頻率和數量不穩定。而文物徑訪客中心距離起點聚星樓中途有不少分岔路,遊人葉小姐怒説:「呢度嘅路牌指示好唔足夠!遊客好容易蕩失路。」7 {. k' T4 r7 O$ {. L" ?
' J2 Q( s0 r1 n; d- U
龍躍頭文物徑同樣有「迷路危機」,部分指示牌僅以發泡膠和索帶固定,製作簡陋。村民不諱言路牌經常誤導遊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r6 I" n8 {8 q, H; K  {! k% f
! q. Y7 a! l0 P7 q+ s
屬於法定古蹟的屏山愈喬二公祠和龍躍頭松嶺鄧公祠內均發現有維修支架,村民指古蹟不時出現結構問題,惟上報超過半年,政府派人視察後就只留下工程用鐵架作臨時支撐,從未公開工程進度。
1 v. q9 ]! y) B7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H- {. c! N* N7 k此外,古蹟辦網站地圖顯示,中西區文物徑的上環段沿線有18個景點,但現場沒有標示,部分景點亦早已拆卸。太平山街經營衣紙檔的英姐指,經常接獲遊客查詢古蹟所在,「從來唔知有文物徑,政府啲嘢成日收收埋埋!」
* y+ X' ^5 E6 `# ]tvb now,tvbnow,bttvb( R: `6 W' e; y+ J
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狠批,政府每年在文物徑日常營運上花費以數百萬元計,是既落後又離地的保育方法,「夾硬將啲分散嘅景點,整條路線串埋,莫講話冇資訊,就算有都只係博物館式嘅事實,根本冇意思亦都唔吸引。」立法會議員陳恒鑌亦批評,政府沒有做好文物徑的恒常管理,認為政府不重視保育。
+ a* i6 C5 V3 t1 B! t, m8 Z1 dtvb now,tvbnow,bttvb* N' i% p) m" b8 W. k3 s: ?
古蹟辦發言人表示,文物徑印製的小冊子會按派發數量作適時補充,亦會定期巡視和適時更新地圖、標示牌和說明牌等。該處分別在去年和今年年初發現愈喬二公祠和松嶺鄧公祠出現結構問題,已安排勘察調查和預備修繕工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