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now,tvbnow,bttvb* t/ v5 ^7 M$ \
& O" T% A: Y6 \1 X& E5.39.217.76
: u) N/ u3 A, `/ y5.39.217.76文:小木偶(現職員警、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會員)tvb now,tvbnow,bttvb* g* ]* M( s( i* }8 l% j
8 ^" A' u4 I' m% B) ~警政署:「警察工作性質特殊,遇有狀況必須及時應處,對於各項勤務規劃及警力安排,我們會請各主管妥適規劃,並注意同仁勤休及身體狀況,大家辛苦了。」
6 e; d1 b% K. y! v, f/ Z& o& M+ k* }
很感慨的是,一個個的員警的辭職、退休,這當中有懷抱志向的年輕人也有閱歷豐富的老前輩;留下來的人面對過勞、壓力及看不到的未來,選擇留下?還是倒下?抑或是選擇自縊?
' v8 r/ E6 p6 N* N8 H5.39.217.765.39.217.766 i, j2 t, z) W
目前基層員警平均每日執勤10至12小時,每月平均工作200至240小時。勤務編排混亂、輪班時段不一,加班二至四小時為工作常態。勤務間隔休息僅八至十小時,如有勤務需求即停止輪休。據警政署統計警察平均餘命僅約為69歲。
3 P+ F& v* c! S9 n, @8 S6 S1 v相對的,現行《勞基法》規範之一般勞工每日上班八小時,每月平均工作169.6小時(2017年勞動部數據)。加班依比例核算加班費,作息相對固定,輪班間隔原則11小時,遇有特例必須先經過協商、並可受到行政機關監督。與警察相比,平均餘命約75歲(內政部統計)。tvb now,tvbnow,bttvb5 r& ]. g1 t# u# \
7 M$ M& }3 @9 o/ U7 E8 o7 H勞工受《勞基法》保障,而警察人員受《警察勤務條例》規範,相對於今年初甫修訂、受到一再檢驗與爭議的《勞基法》,2008年7月2日修訂的《警察勤務條例》,已與時代嚴重脫節。以下將以「警察人員延長服勤(加班)」為主軸討論。
' g( X9 u( i/ z" R$ d0 W1 u
! U( H, z# L2 L5 F.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主管機關說不清的加班理由
. p, V$ }7 m% q' Z- z' F- k/ y M《警察勤務條例》第15條:「服勤人員每日勤務以八小時為原則;必要時,得視實際情形酌量延長之。」及16條:「服勤人員每日應有連續八小時之睡眠時間,深夜勤務以不超過四小時為度。但有特殊任務,得變更之。」tvb now,tvbnow,bttvb8 ^$ }7 q; Z$ T% m3 n6 Q" f
: u% M) U) ~: ltvb now,tvbnow,bttvb實務上,何為「實際情形」並無統一客觀解釋,使法律保障毫無實益。如同上文提到,基層員警平均每日執勤10至12小時(尚不包含值宿所及刑警等需值日單位),勤務是以加班為前提編排、並未客觀審酌警力配置,顯有失當。; I7 G9 {' K' P' V1 h& P
5.39.217.762 C. A$ Z) ~' q- D
主管機關長期以人力不足為理由要求員警加班,但實務上依警力配置優先派補重點勤務機構(派出所),有單位警力滿編卻仍固定服勤10至12小時,足見問題不在人員不足,而在主管機關已習慣長期剝削。就實際情形而言,主管機關有義務研究客觀標準,統一說明加班的必要性。
+ v y: s$ i0 b. P5 a1 _5 p5.39.217.76 o* c% |' G# n7 c. o8 h. r
「實際情形」不應由主管長官主觀判斷,應以客觀方式採量化標準。以近年造成警力負擔陳情抗議勤務為例,可以下列方式量化,依種類為合法則減、非法則增;無危害則減、有危害則增;長時間則增(輪替)、短時間則減等。主管機關不應以警察工作具有緊急性、危險性、辛勞性作為理由搪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6 M9 |/ l* b' @; j8 H
tvb now,tvbnow,bttvb: G1 w! ]6 H& [* D
加班無實質保障公仔箱論壇( G1 {4 ~. o; |. C/ U3 [# U* B
(一)睡眠剝奪的影響
& C# b2 y6 d% L& p: Q" @tvb now,tvbnow,bttvb
) f( Q" u( I$ E$ J5 }4 W5.39.217.76澳洲學者Drew Dawson的研究指出,連續保持清醒19個小時,血液酒精濃度相當於0.05%;而保持清醒超過24小時,血液酒精濃度相當於0.1%。而學者Shanthakumar Wilson Rajaratnam研究表示,將對身體造成認知功能下降、飲食失調、注意力下降、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空間感迷失等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