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社評:兩會之後 中國地方機構改革快馬加鞭

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重要組成部分。相信全國人大會議結束之後,黨中央國務院將會部署地方機構改革的貫徹落實工作。中國地方機構改革將會快馬加鞭。地方機構改革將會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開辟嶄新的局面。
* u! l2 ]% ~! }5.39.217.760 _8 o0 u. ^4 P9 T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央加強宏觀事務管理,地方在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區事務,合理設置和配置各層級機構及其職能”。這是我國地方機構改革指導思想的重大轉變。 3 k) w: q7 G: E0 N( W

5 ]7 L/ V& {2 F- Z1 P" G' Xtvb now,tvbnow,bttvb  在以往地方機構改革中,強調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但同時強調“全國一盤棋”,通過強化“垂直管理”,確保中央各項政策貫徹落實。此次地方機構改革打破傳統,確保集中統一領導的同時,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增強地方治理能力,把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實施更為便捷有效的經濟社會管理事項下放給地方。允許地方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允許把因地制宜設置的機構并入同上級機關對口的機構。這是我國地方機構改革的重大轉變,它標志著今後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形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良好競爭局面。 0 a* T- q. N6 e4 v1 @
tvb now,tvbnow,bttvb7 R9 J! ^. Q; \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提高地方政府積極性,中央實行一系列簡政放權改革措施。譬如,為了增強地方政府汲取財政收入的能力,國家實行財政大包幹,地方政府除了上繳中央部分之外,所有財政收入都留給地方。大包幹改革不僅僅體現在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關系之中,同時還體現在國有企業改革以及農村土地改革過程中。事實證明,實行大包幹改革,可以充分調動地方政府、企業、個人的積極性。可以這樣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時期,都是簡政放權的時期。簡政放權有利於激發地方政府改革積極性,有利於地方政府相互競爭,通過競爭發現比較優勢,通過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 h. \6 {" O. Z( `公仔箱論壇5.39.217.762 ?- D' E! P- x5 D5 g! J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西方國家市場經濟完全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體現在競爭方式方面,同時也體現在競爭主體方面。地方政府之間競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地方政府之間通過相互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流動。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從而使我國資源要素配置逐漸合理化。 公仔箱論壇- ?9 K; i1 N4 m
8 R% F& Y+ a8 r9 _
  可以這樣說,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揮巨大作用之外,地方政府作為投資者和特殊市場主體在競爭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 p& b- E0 P8 X# B7 D0 P/ [5 r' I$ _
6 I. c( X% x9 B' z2 y7 J  如何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這是擺在新時代決策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簡政放權的改革,有利於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如果簡政放權變成各自為政,那麼,中國市場就會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體系很難形成。正因為如此,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加強基層政權建設。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