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如何提升民眾收入,是全球不少政府的施政重心,甚至是整個國計民生發展的中心思想。最為港人熟悉的是,中國內地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2000年中共十五大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至去年中共十九大提出,2035年後至21世紀中葉要建成「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在反映,千方百計創造更多優質工作機會、提升民眾收入是國家大政方針的重中之重,一系列經濟、社會政策構思,皆是圍繞這個重大命題而策劃及推行,提升人民收入亦是成就中國內地經濟奇蹟的根本。
6 o7 R- ^3 d0 Y% t" f就業問題才是核心議題
" i4 e4 Z3 ^8 K7 k! U3 }tvb now,tvbnow,bttvb思考如何為人民創造好工作、提升收入,並不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產物。正如2016年美國大選,無論是民主黨的希拉里,又或後來成為白宮主人的共和黨特朗普,都不斷圍繞着美國人民的就業、收入問題比併政綱,分別只是希拉里傾向以貿易自由化、提高最低工資等方式實現目標,而特朗普則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向富人減稅並透過「滴漏效應」惠及基層,姑勿論這些政策構想是否奏效,卻顯示崇尚資本主義的美國重視人民的就業問題、收入問題。這亦是一個跨越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的核心議題,「J-O-B-S」這四個英文字母,在近代的美國大選中未曾缺席,任何一個從政者都必須拿出答案,分別只在於手段上的不同而已。
; n" w5 {# y ?& \. H- j" [6 f+ H tvb now,tvbnow,bttvb R2 g1 w) b- u% g$ h/ q" ^8 E- I% H7 g/ Z
$ t7 {3 R6 z2 s$ \tvb now,tvbnow,bttvb一眾安坐添馬政府總部、高薪厚祿的政治領袖,也無法說明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如何惠及市民,又教港人怎會對未來有希望?(林若勤 /資料圖片)
6 |; p0 n, }. S但是,今天的香港政府,不但在的士業的政策上,迴避了的士司機收入嚴重偏低、的士業利益分配不公的根本矛盾,一直在的士電召程式這些旁枝末節上不斷打轉。以至於在其他政策領域,也存在相同的盲點,例如面對巴士意外不斷、巴士車長嚴重流失,政府充其量只是在工時規管上稍作小修小補,但對巴士公司,特別是受政府規管的專營巴士員工的不合理待遇問題,至今未有認真觸及。又如長沙灣海麗邨清潔工工潮,也顯示政府多年來只懂外判工作減省成本,懶理外判工人受盡資方不公平對待,甚至壓榨血汗錢;甚至如預算案中提出500億元的創科投資大計,在基建投資和向各式各樣基金注資之後,這500億元的投資可以為香港帶來多少工作機會,可以為市民的收入帶來怎樣的效益,卻不甚了了。當一眾安坐添馬政府總部、高薪厚祿的政治領袖,也無法說明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如何惠及市民,又教港人怎會對未來有希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x& V9 {/ A1 h8 I* T7 A0 F
因此,無論是面對的士業問題,又或不少正困擾香港的社會、經濟問題,一份合理收入的好工往往是一個必須正視的根本結構挑戰。假如香港人人都有愜意的居住空間、收入理想的好工,社會自然和諧穩定,誰會笨得砸爛自己的飯碗?香港的官老爺們,仍然覺得諸般社會問題千頭萬緒、無從入手嗎?笨蛋!問題就是在好工!tvb now,tvbnow,bttvb: x, m0 _+ v7 N- E; d4 I,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