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政府經歷又一次“關門歇業”後,1月22日,美國國會通過臨時撥款法案,特朗普政府得以繼續“臨時”運轉三周,到2月8日以前,美國聯邦政府可以暫別關門窘境。 , `$ ^1 H' N3 T
& R5 }. n4 A$ i6 x% C$ ?' r0 e 美國國會22日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維持聯邦政府運轉至2月8日,結束了持續三天的美國政府“關門”風波。圖為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山,參議員蘇珊·柯林斯(中)被記者包圍。新華社發
: p' I0 X% D5 W; A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5 N7 r" s. A4 V% n3 Z
短暫的關門,造成超過8萬名聯邦雇員被迫無薪休假,部分政府部門停止運行,許多公共服務被迫暫停,一些人這個月可能領不到薪水,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稅改政策效果也可能延後見效。是故,英國《金融時報》駐美國首席專欄作家兼評論員愛德華·盧斯以反諷的口吻寫道:“沒有什麼能比一場徹底的關門更能提醒美國人,華盛頓仍然存在。” 公仔箱論壇! P3 D+ h$ k- d;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 ~) Y& L8 v& D, N
縱觀此次關門事件來龍去脈不難看出,事情發端於共和民主兩黨愈演愈烈的爭鬥。民主黨希望將政府預算法案與“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的立法捆綁投票,共和黨則堅持兩者橋歸橋路歸路。雙方互不相讓,最終眼睜睜看著政府關門了事。
0 L4 F+ T6 ^; @+ b$ a, ~" s: Y
6 W' o' J3 g' Dtvb now,tvbnow,bttvb 2018年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在即。中期選舉歷來是對執政黨的嚴峻考驗,在18次選舉中,有16次執政黨都失去了對國會眾議院的控制權。為了爭取選民和利益集團支持,民主共和兩黨無所不用其極,黨爭勢必愈演愈烈。不時出現的“關門”警告再次成真,如同狼來了的預言故事,嚴重透支著美國的政治信用。tvb now,tvbnow,bttvb7 y$ ?" A) e5 e
tvb now,tvbnow,bttvb7 R# u$ O d8 `/ o5 a
探究此次美國政府關門背後的深層原因,最終依然會回到美國的政治極化問題。尤其是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的政治極化愈演愈烈。華盛頓政治圈兩極分化加劇,民主共和兩黨政策趨向兩極,不要說兩黨妥協,就是黨內協調都成為奢望。
# u4 w7 I1 c2 C q
' {- P6 n4 S* K9 S' d* E+ v( ttvb now,tvbnow,bttvb 本意是以國會制衡政府、防止政府過度開支的制度安排,自1976年實施以來卻已讓美國政府停擺19次,這一結果偏離了制度設計者的初衷,其頻頻發生顯得難以控制。在三權分立的制度安排下,聯邦政府預算也好,其他法案也好,由國會予以審議和通過,是立法權制衡行政權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兩極化的美國政治場中,審議和通過法案,卻被兩黨演化為競爭乃至為爭而爭的抓手,雙方甚至可以置政府可能關門於不顧,脅迫對方做出政治妥協讓步。自去年10月以來,美國政府的預算法案始終沒能獲得通過,一直靠著臨時預算法案,吃飽上頓盼下頓,就是因為兩黨借預算法案問題針鋒相對、各說各話、推銷私貨。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發表文章反思說,我們之所以不得不忍受這種看起來無窮無盡的一連串短期危機和權宜之計,其原因不在政治,而在結構。文章說,為什麼國會不能就適當的長期預算達成一致?因為每個人都在為自己那塊蛋糕爭奪,蛋糕越大,爭奪越激烈。看來,美國的政治制度的確出現了結構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