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长春路上有一个夜市,我每天傍晚下班回家都得经过这个夜市,沿长春路往东而行,一路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在盛业百货商场[就是几年前发生重大火灾的那个商场]前方的街道上有一个卖臭豆腐的摊位,人从摊前过,其臭远远传来,待走得近前,见那摊前是一个木制的架子,有一幅对联刻在左右两边,上联为:“扑鼻闻其臭”,下联为:“入口知其香”,中间还有一横批,书“三天不知肉味”六字。我曾尝过那“三天不知肉味”的臭豆腐,味道尚可,但却远不及我们赣南客家山村里的“霉豆腐”味好。. x- e' w3 N7 z6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5 S, k3 r) e& n# `) z
“霉豆腐”是南方人的叫法,北方人称之为“腐乳”。三北民间则叫做“白豆腐乳”,与“咸枪蟹”、“苋菜姑”齐名,合称为“三大敲饭榔榫”。然而这客家山村里的“霉豆腐”与三北的“白豆腐乳”必竟还是不同的:从色泽上来说,“霉豆腐”是枣红色的,而三北的“腐乳”则是乳白色的;从味觉上来说,“霉豆腐”香辣隐隐有着臭味、香臭得宜,而“腐乳”虽有香亦有臭,却无辣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m* b9 J% s9 G
1 g7 B9 B( q! B9 A- e* \3 x6 U 与“霉豆腐”的缘是从小就结下了的,儿时家贫,就着一粒三厘米见方的“霉豆腐”便可吃一碗大米饭,三北民间将它称为“敲饭榔榫”,实是不虚之言。到了上中学时,寄宿于学校,便常从家中带两罐“霉豆腐”到学校,同宿舍的同学均爱此味。
2 Y" i7 O+ w' x% m 5.39.217.763 q" x/ I) O) P w2 h% f0 u
母亲制作“霉豆腐”多在农忙后的初冬时节,一是因为此季节相对清闲,一是因为此时的黄豆早就已经脱粒晒干收在仓中了。初冬时的某个夜晚,母亲用升筒量了几升黄豆装在木桶中,然后倒入清水浸泡。次日早上便将泡好的黄豆提到洗得干干净净的石磨前磨豆子了,磨盘转头,带着清水的黄豆从上面的磨眼中倒入,那浆便从上下两个磨盘间溢了出来,从木槽中注入地上的木桶之中。
3 P {2 U: ^4 l# r6 i4 y2 v$ xtvb now,tvbnow,bttvb 磨好的浆包在布袋中。取一井字形的木架子架在洗干净的水缸上,将包在布袋中的豆浆反复用力挤压,豆浆便被过滤在水缸内,而豆腐渣则留在布袋里了。过滤好的豆浆放在铁锅中煮沸,取出后加入石膏粉及明矾使之凝固,此时做出来的便是“豆腐花”了(也叫“豆腐脑”)。将豆腐花一勺勺地舀入特制的木箱中,木箱的底板上纵横交错的四方格子,四周有漏水的小孔。在装到一定厚度“豆腐花”的“豆腐花”上方放一张布,布上压一面表面平整的木板,木板上再压上一块石头。此时便是等候了,几个小时之后那木箱底部再也不漏水时便可拿开箱盖,那豆腐便做成了。' j& G8 x* ^, h- O3 a8 y0 z7 t
1 B/ {! ?- B7 f& j; L- P9 Q5.39.217.76 豆腐做好,便要开始做“霉”的工作了。把豆腐切成3厘米左右大小的立方体状,放在铺好稻草的箩筐中发酵,几天之后那豆腐上便长出一层细细的绒毛,此时便可取出,敷之以红曲、辣椒粉、细盐,装在罐中,再倒入少许白酒,倒入一些“茶油”,密封保存,几日后便可食用。公仔箱論壇 N. s% l2 H$ y9 a7 M+ `8 a4 M S
1 s; |6 B$ M2 z* H* @9 Y
霉豆腐香中有臭,臭中泛香,我之甚爱。装霉豆腐的罐中是“汤”则更是好吃,拌在大米饭中吃,无须别的菜便可吃完一顿饭。据说国学大师章太炎也爱“臭”食,他的书法作品千金不易,但若有人给他捎上一罐“臭味”,他便会欣然命笔。如此“爱臭之夫”,不知他可曾尝过我们客家山村里做出的“霉豆腐”,假若没有,我则为他抱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