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球員資訊] 你接受瓊斯盃練兵嗎? 中華男籃周俊三:我願當砲灰

中華男籃以50:90輸給澳洲,結束了在2017亞洲盃男籃賽的預賽3場賽事。對上香港打得跌跌撞撞才逆轉,出戰日本被史無前例痛宰38分,碰到強敵澳洲也輸了40分之多。打得不好,很意外嗎?相信你我的答案都是「不」。

原因為何?大家心知肚明,出發前已經確定少了「大房東」曾文鼎,歸化球員「Q」戴維斯(Quincy Davis)也受傷缺陣,禁區本就成弱點的中華男籃要靠換血過後的新生代球員「一次到位」接手,是強人所難。

戰術大家抱怨的夠多了,主事者的準備太少、歸化球員的不積極也說過很多次了,球員資歷太淺,也是只能接受的事實。比較令人好奇的是,每次當總教練總是被罵得狗血淋頭的周俊三,他為什麼還要帶?

「我願當砲灰,就讓我當砲灰好了。」周俊三是這樣回答的。

他自認今年許晉哲、邱大宗都比自己有資格帶中華隊,但可惜兩人因生涯規劃而無意接手,被籃協問到時,周俊三同意了。他的理由是:「我是籃球人,我不接,誰接。」這個答案令我有點意外。畢竟中華隊教練的頭銜很吸引人,總有人想當,「三哥」已經當過不只一次,也坦承明知道陣容不會好,換血要代價,他還是要帶。結果居然只是因為一句「籃球人」?

他主動說起知道球迷在罵,他自己坦言不會介意批判。「有人關注總是好事,會罵代表還關心我們。」

或許執教無方本來就是周俊三的過錯,也是他應該要承擔的責任。(他自己說的),我不知道他硬著頭皮接手這難帶的中華隊到底是對是錯,或是說這是個人選擇只能尊重,但眼睜睜的看著日復一日的爭吵謾罵浮出檯面,看著球員曾在國內意氣風發、上了亞洲盃戰場卻有點無助,覺得不忍也生氣。

我想起幾年間曾問了不同的中華隊教練一事:「為什麼我們瓊斯盃不能練兵?」每一個當過中華隊教練的人選,都異口同聲的說,「不可能。」

事實是,除了周俊三、除了籃協、除了基本動作不好除了戰術執行有問題,台灣人本來就無法承受短時間內的「投資低潮」。

很多人罵瓊斯盃沒意義只是自爽盃,錯了!瓊斯盃超級有意義,但包含你、包含我、包含籃協、包含所有台灣人對體育的心態,都幫中華隊的慘敗推了一把;讓瓊斯盃變成只在乎「贏球」的舞台。

派出國家隊、派出豪華陣容來台灣參加瓊斯盃的隊伍並不是沒有,日本南韓都是。但關鍵在於他們想從瓊斯盃得到什麼?我們想得到贏球的激情與興奮,別人想得到從中模擬作戰的機會,甚至是探探對手底線的管道。為什麼中華隊在瓊斯盃可贏、到了國際賽會輸?為什麼別人在瓊斯盃看起來沒那麼厲害,但在國際賽虎虎生風?因為友誼賽會拿出的強度就是不一樣,或許中華隊在亞洲盃並沒有大幅度的下滑,但其他球隊卻是露出「真面目」大幅度的上升,防守強度和認真緊迫盯人的程度就是一個相當明顯的例子。

瓊斯盃不是自爽盃,瓊斯盃是個好機會,但台灣人只接受贏球的瓊斯盃。主將要休兵?不行。觀眾不爽看,門票賣不出去,教練怕被罵,在主場有壓力需要贏球只好打好打滿。種種原因串成一切,那份球迷、外界想要贏球的愛國心,卻成了最大的慢性毒藥。

可是球迷希望看到贏球有什麼錯?教練希望用主力也不能責怪,這全然是文化的問題。台灣對體育的態度是短線炒作,沒有辦法願意承擔短期的痛苦(成績爛)、去收穫長期之後的勝利。我們分不清楚什麼樣的比賽我們需要練兵,我們無法接受面對輸球真的可以「沒關係」(然後還願意掏錢進場看球)。

老實說,2017東亞錦標賽和亞洲盃對我而言都跟瓊斯盃一樣,今年適逢國際賽改制,這些賽事從大原則來看都不具有太多決定性的意義。輸一場、輸40分,都是一種當頭棒喝,或著久久的未來來看,搞不好是上天好心的提醒。

提醒我們不要在無時無刻不崇尚「贏球」。
------------------
台灣男籃這幾年說實在的很依賴Q隊長,今年在Q隊長受傷的情況下瓊斯盃也打不好,那亞洲盃更不用提,會爆輸日本,這表示台灣男藍沒有在作換血動作,後面上不來前面都退了,狀況只會越來越糟。
酷man~~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