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加坡] 共182起10年來第二高去年對醫生投訴同比增三成

管製本地醫生的醫藥理事會去年接獲182起針對242名醫生的投訴,同比增加三成,投訴事件也是過去10年來第二高的一年。
4 P, f/ t& v* K/ ?) M其中,最多投訴指向醫生專業疏忽及失職,其次是提供過度、不必要或不恰當的治療,以及醫生行為態度與溝通不佳。
, o  F0 F# e+ J( |, H- Y醫理會在近日公佈的2016年年報中指出,雖然182起投訴要比2015年的141起來得多,但若以每1000名醫生所收到的投訴來看,去年的比率為13.4,在過去10年來並沒有顯著增長。過去20年投訴事件最高的是2014年,醫理會收到213起投訴,每1000名醫生的投訴率達17.2。
6 C) `4 H/ X* J8 p有的病人投訴的是私人界執業醫生,有的則是針對公共醫院的一組醫生,因此醫生人數要比投訴總數來得多。
3 f( R/ ^2 o& J- i  x. j5.39.217.76專業疏忽或失職投訴增加5.39.217.763 F2 ?+ V6 H; Z4 H- w; z1 {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整體投訴率多年來起起伏伏,但針對醫生專業疏忽或失職的投訴在過去10年顯著增加。2007年,醫藥理事會接到有關專業疏忽的投訴有23起,到了去年已增加到51起,成為投訴事件最高的類別。5.39.217.76! T: }& R' \; I# `6 ~; P* s
針對醫生提供過度、不必要或不恰當治療,以及魯莽、態度不好或溝通欠佳方面的投訴屬第二多,去年各有23起。
' f" ^- a" }1 O0 o: E* c醫理會投訴委員會去年也處理了386起針對醫生的案件,在那些已了結的案件中,七名醫生收到警告,39名醫生收到建議信,71起投訴最終被委員會撤銷,14起交給紀律審裁庭以展開正式調查等。
# k( H3 Z# z6 {  R3 Q  b- s有關專業疏忽的問題,最近因兒科醫生謝鳳蓮沒有正確診斷出一歲男童患上罕見川崎氏病(Kawasaki Disease)在醫療界引發關注。醫理會紀律審裁庭認為,川崎氏病是五歲以下孩童最常見的心髒病症,醫生能通過不同檢驗方式確認孩童是否患病,謝鳳蓮的疏忽導致男童延遲接受治療,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而吊銷她執照三個月。不過,另有醫生認為要求作出百分之百正確診斷是不切實際的。" g4 N0 @. n0 s3 @% T8 i" O6 W  y
神經外科醫生:
! p* W( g! E8 J醫生也有誤診可能

  \, d6 h3 t8 S2 h手部與周邊神經外科醫生嚴堅德日前就致函報章言論版,指出川崎氏病不僅罕見,症狀不明確也沒有特定的測試方式,因此容易在發病初期遭忽視。他認為,如果因這樣就得面對懲戒,可能造成醫生為保護自己而對病人進行所有料想得到的測試,從而推高醫療成本。5.39.217.761 A1 V% ?1 w8 N  @" V; V1 \8 w
嚴堅德昨天受訪時說:“有時症狀很罕見,只是聽過或在教科書裡讀過,有時候症狀又不是那麼明顯,教科書和文獻裡並沒有網羅所有個案,或對所有個案的報告都準確。診斷是一門藝術,在醫生與醫生之間也存有許多可變因素。醫生也是人,總會有誤診的可能。”
& Z' k9 n( d! q1 x他說,如果病人求醫時能夠理解醫生是有可能犯錯的,那麼當醫生真的犯錯時,就比較不會憤憤不平地來投訴。
: J, [' U% ]* ?公仔箱論壇另外,根據年報,2016年本地持各類註冊准證的醫生(不包括來新加坡短期行醫者)達1萬2967人,使人口對醫生比例從10年前的620人中有一名醫生縮小到432人。tvb now,tvbnow,bttvb5 ?1 M, M/ b( H$ J, b5 ^
醫理會去年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推出更新版的《道德準則與道德指導原則》,確保醫生在復雜多變的醫療大環境中維持職業操守,新準則於今年1月生效。作出修改的條例包括在醫生索取病患同意、配置處方藥物,以及病患藥物記錄等方面添加條文。該準則也在遠程醫療、臨終護理、輔助和替代療法,以及美容醫療方面對醫生新增應該遵守的條例。! T- f0 c/ H) b
5.39.217.76  l7 ]) k* d, }% `8 Z
5.39.217.76# s$ ^) X' a1 q  [) F/ ]7 ^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