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衞生署和教育局每隔一段時間便會發布一些教育和健康概念的訊息。與朋友閒談,其中一句口號大家都記憶猶新──「子女好與壞,在乎溝通與關懷」。這句話其實是簡單的道理,但作為父母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
) M1 l q1 `& D/ P5 U, P5.39.217.768 v" h) P" O8 x: V
首先,「關懷」這個部分相對容易做到。除了提供生活上物質需要外,父母還要付出真心,這就是關懷。例如在家陪伴孩子吃飯時,父母不應只是坐在孩子旁邊,也不應大家只顧看着電視,更不應只低着頭看手機。較為合理的做法是將電視關掉、把手機放在一邊,然後與孩子談談生活上的瑣碎的事情。這就是基本關懷的方法。更理想的方法是每天找一個固定時間,大家坐下來談談天,了解孩子的情緒、經歷以及喜與樂,這也就是關懷最容易的方法。
, b, Q8 i9 H- T1 Z$ j, J. F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5 z# o5 M+ D0 a/ W
至於「溝通」,我們作為父母的,很多時候只是做了一半:只是「溝」,沒有「通」。實際情況是,我們與孩子在生活上接觸必然會有不同的意見。由於不可能每件事都遷就對方,所以必會在言語上有所衝突。雖然大部分的情況下,事情在當刻看似解決。可是,事實是沒有解決,因為大家沒有真的「通」。當時解決多數只出於忍讓,心裏還是不服氣。那麼,如何才能「通」呢?方法其實不難。只要事情過去後,大家心情平靜的時候,再將原來的事情提出,並將自己的真心感受說出來,而非「死忍」。舉一個例子來說,孩子說肚子痛不肯去練習,但是你知道孩子並非真的不適,所以還是孩迫孩子去了。如果事情就這樣算了,下次孩子仍會找更「好」的理由推搪。所以,應該找出孩子藉口不去練習的根本原因。當中,大家必須抱着不責備、不施壓、不逃避的態度才可做到。公仔箱論壇- q6 [, j2 C: _: a
! m- x# B7 _: b/ \. Ntvb now,tvbnow,bttvb最後,還是說回「人性本善」的問題。所謂「壞」,可能只是源於雙方的誤會,或是因鬥氣而衍生的行為和心態。如果大家是一家人,相信更應該溝通,而非盲目的忍耐。希望大家真的能夠做到「溝」和「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