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理論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否則不會被視作特區政府二當家、帶領十七萬公務員之管治班長。可是,特首參選人之一的林鄭月娥竟然表示,她擔任政務司司長之時,跟教育局局長「不存在從屬關係」,此說法應該怎樣理解?
9 A( H1 @1 D+ r7 Y9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T/ j" y; t6 z
林鄭不久前公布其初步政綱,重點之一是教育政策,說要每年增加五十億元教育開支,並且批評教育局「在理念及執行方面均出現問題」。這番言論受到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質疑,在其報章專欄撰文揶揄「今日的娥打倒昨日的娥」,因為教育局在架構上歸屬政務司管轄,如果教育政策有問題,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責無旁貸,不應該以事不關己的態度月旦其下屬的工作表現。
$ S& Q @- |+ H6 Y4 M5.39.217.76
! G1 J7 |% S6 C, v$ ^, Y" X/ ^面對這樣的質疑,林鄭月娥接受傳媒訪問時反駁道,所有問責官員由特首提名,經中央任命,司長和局長不太存在所謂「從屬」,「有人認為九個局長向我負責,我是這九個局長的上司,恐怕這不是那個看法。」她又解釋,政治問責制的精粹是個人負責,過去她是在比較引起爭議之時才「幫手」,「如果局長政策由司長主導,他(局長)只是聽司長話推動政策,出事時他個人要問責,是否公道呢?」5.39.217.76" }0 `# t# ?7 e/ _4 t) O
7 Y# g1 d# [, d. j5.39.217.76林鄭的講法隨即被形容為「卸責」,對此有意見的包括另一特首參選人曾俊華,這位前財政司司長表示,所有政府高官都要為所有政策負責。言下之意是說,政治問責是集體負責,誰也不能置身事外。5.39.217.76$ H" \. X j& j
- q$ h L5 {8 Z& [8 N8 d
司長和局長之間到底有沒有從屬關係?追本溯源,林鄭的說法並非全無道理。按照前特首董建華最初的設計,主要官員問責制是將所有決策局的權力置於行政長官之下,政務司司長不再是全體公務員之首,原本各局長必須向司長負責的制度,改為三司十一局(現已增至三司十三局)直接向總攬大權的行政長官負責。正正由於政務司司長統領一眾局長的權力被削減,陳方安生不滿淪為「無兵司令」(加上公務員愈來愈難以維持政治中立),於是出現了這位回歸後首任政務司司長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的一幕。. C4 C/ J7 X9 J8 u( \
9 I5 A% v2 \7 l1 p) P5.39.217.76根據董建華時代的問責制,司長和局長沒有從屬關係的講法是正確的。然而,董伯伯腳痛下台之後,繼任特首的曾蔭權卻對問責制有所修訂。曾蔭權在二○○五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各決策局首先分別向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滙報,兩位司長再向行政長官滙報。如此制度大致上沿用至今,所以才會有林鄭口中「有人認為九個局長向我負責」的看法(另外四個局長向財政司司長負責)。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c2 ~) x, _, i' G
( R/ O' ]: d) u) d" [3 O根據曾蔭權時代的問責制,司長和局長之間又有沒有從屬關係呢?如今已屆梁振英時代的尾聲,問責制到底怎樣才可以體現問責精神?也許,集體負責永遠存在着可供各自解讀的灰色地帶,有時候是人人共同承擔,有時候是個個不必負責。同樣地,有沒有從屬關係的問題亦大有發揮空間,司長和局長有需要的時候組成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萬一出了狀況,共同命運解體,政治問責制的精粹是個人負責。& m; a: A/ c1 o
tvb now,tvbnow,bttvb4 F n) {4 X# [, P* Y' Q
顯然是出於減輕個人負責的壓力,多次須仗司長出手解圍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希望大家把焦點回復到集體負責之上。他說道,有關教育事宜他要直接負責,但亦要政府內部整個團隊支持,包括資源方面。5.39.217.76, v" M1 G. c$ O% b& f"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5 U$ C- m' x! y6 Z1 ]1 Z2 s
嚴格而言,林鄭月娥和吳克儉都不是毫無道義地將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只是盡最大的可能游走於灰色地帶,藉此保護各自的顏面,畢竟集體負責和個人負責之間確實模棱兩可。由此我們不禁要問,下任特首無論是誰,是不是有必要把問責制更好地貫徹落實?三司十三局除了重新檢視分工狀況,是不是也應該把從屬關係定得清清楚楚?公仔箱論壇+ h( Z" V# y2 X# w& r- f! s
6 b' Y: K" p3 y& l& G, T( D7 e
我們認為,政治問責制的精粹應該是不容高官敷衍塞責,權責不清,為了防範集體負責變了人人卸責,各級官員的從屬關係切忌含混,這是梁振英時代告終之後,新一屆政府必須正視的問責精神與問責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