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英國脫歐後,民調專家再滑鐵盧,因特朗普爆冷,完全推翻選前預測。民調已不可信?在這兩次世界大事中,偏偏都有受訪者不願說心底話、抽樣局限的問題,民調結果也變離地。美國大選,全球一地眼鏡碎,民主黨的希拉莉,選前民調領先4%、遭輿論指90%極大機會勝出,人人看高一綫,但最終結果卻是相反,共和黨對手特朗普取得勝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p1 k; @" |7 W$ Z8 G X
英脫歐美大選 民調皆失準4 {7 M6 h5 q& K8 E: Q; K
無論是佛羅里達州、賓夕法尼亞州還是北卡羅萊納州,選前民調皆顯示希拉莉領先,但結果在這些搖擺州份,笑到最後的卻是特朗普。
3 B$ c- t: i8 D1 A# W5.39.217.76民調失準的情景,更令人想起今年6月的英國脫歐公投,當時的媒體、民調專家,一樣押注留歐,雖然估計票數會吃緊,但也預料留歐派會小勝,惟之後卻真的出現黑天鵝,脫歐派的得票率達到52%,比留歐高出4個百分點。
9 Y5 y. [" Y! w9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事實上,脫歐公投失準後,民調專家亦已作大量檢討,但為何到了這次美國大選,錯誤再一次發生?民調再不可信?雖然專家也想修正,但無論在脫歐或是今次大選,民調的局限亦一樣出現:
, a6 h$ \/ G: t& z7 `4 D* k5.39.217.76‧不說心底話1 q8 I. i+ o' R
首先是為數不少的受訪者,不願在民調時說心底話,尤其是偏向特朗普的支持者。為何會這樣?此因特朗普本來形象已不佳,至大選之前更是爭議頻頻,大談要踢走墨西哥移民、為反恐要拒絕穆斯林入境,又被翻出貶低女性言論的舊錄音等,完全站在被媒體、社會精英譴責的道德低地,支持者要向他人開口承認支持特朗普,也感到有壓力。4 m5 w+ g. v% J y. \. D4 o
特朗普支持者 不願表達立場
8 d- a! G, C5 f9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他們不見得拋棄特朗普,尤其是特朗普的反移民立場,確擊中不少選民心理,為數不少的隱形支持者,只是變沉默,在民調時不說真話,到了不記名投票,才表達真正取向。
8 X: r0 `1 y: M s$ p0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此就有如在脫歐公投前,當地一名支持留歐的女議員,疑遭脫歐支持者槍擊死亡,電視台CNBC報道,這件事令其他的脫歐支持者,一時間變得沉默,聲勢全傾向留歐派。
# e: y' W+ p& {; B9 U8 D3 A M0 ]2 u1 ~‧抽樣的局限
5 Y: t1 J5 G3 y& [! X; N其次更是民調抽樣的局限。為何有局限?其一是民調要找受訪者,雖然盡量希望尋找不同階層者,但往往也難如所願,其中工時長的低收入、低學歷階層,最容易受民調所忽略。0 R* I( V6 ~$ A: R) L! z2 t0 }# V
但是,在美國大選又好、英國脫歐也好,低薪水、低學歷者,偏偏更傾向特朗普、脫歐,據《紐約時報》調查,沒大學學歷的白人中,67%支持特朗普,但民調未必能反映到他們的意向。
* t8 C: i( I0 T' j$ V; f0 D+ y: gtvb now,tvbnow,bttvb低收入低學歷 易被民調忽略tvb now,tvbnow,bttvb: A8 f/ f$ ?" h( S8 z2 e
另一局限更是,即使在民調表達支持的人,不見得就會真正投票,最後「消失」了。公投脫歐後,英國當地輿論檢討為何民調與實際結果偏離時,便發現在民調中,留歐派倚重的年輕人,到了實際投票時,年輕人的投票率卻不高、消失了。公仔箱論壇( e& O/ p+ E, Z2 ?
此在今次美國大選亦可能一樣,民主黨的支持者之中,雖然不喜歡特朗普,但對於希拉莉,也不見得堅實支持,尤其在民主黨初選時,另一競選人桑德斯更受年輕人歡迎,到了實際投票時,最終選擇缺席、拒絕含淚投票給希拉莉者,可能也不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J9 L7 D+ M: R; [. _
民調出現缺陷,如何解決?例如有說法指,既然在爭議話題之上,會令受訪者不願表明真立場,尤其在面對真人或電話訪問員時,更會受此影響,倒不如多透過不經人手的網上問卷,能夠得出較準確的答案。但就算走向電子化,民調抽樣的局限,其實也難改變,變準確的難度甚高。
8 Q" _, W& M" @+ U% x, e% ?tvb now,tvbnow,bttvb惟今次美國大選亦反映,特朗普反移民、激進反恐的立場,雖然很多選民明知道是政治不正確,但其實不少人的心底裏,也是甚為支持,可能這更加是全球社會的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