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電/落戶北京,一直是眾多“北漂”的心頭大事,隨著北京市積分落戶政策正式出台,北京戶口問題再次牽動成千上萬“北漂”的心。那麼,在那些來北京打拼的“北漂”眼中,北京戶口意味著什麼?他們怎麼看待積分落戶政策?怎麼計劃自己的未來?(8月12日中新網) 5 N) D" C0 ~5 ]9 `! V' [
公仔箱論壇2 q9 R- S/ Q, z" b( z2 m! Z5 A9 \
“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歌詞裡的凄迷感傷,在現實情景中也確有存在,城市難留,家鄉難舍,相聚離開,總有時候,如今可能不再是那個背上行囊向往遠方的年代,相反,很多“北漂”更願意留在北京續寫光陰的故事,可現實環境的限制,讓他們不得不望著城市裡的高樓大廈,埋藏自己的心願。 tvb now,tvbnow,bttvb% b1 N. |# H- t0 |) H4 s
8 ?. _* h& v$ V& D
在我看來,“北漂”的存在因素有多種,但無外乎是城市文化、制度、經濟層面的差異,而絕非以往所說的天壤之別。在“北漂”的人群中,很少有人能夠在北京獲得一份歸屬感,並不是北京有多麼“冷漠”,而是由於本地戶口的限制,很多願景都屬於天方夜譚。
6 B" Y4 J1 W C4 U" B*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2 W5 z, v) h: D: E; b+ z
一者,是城鄉制度差異的高墻。諸多現實環境、制度障礙阻礙了“北漂”們留下的意願,雖然他們深知城市的環境和待遇要好上許多,但隨著城鄉分隔的時間不斷延長,教育、戶籍、醫療等制度方面的差異便會凸顯得更加明顯,不僅是在北京存在這種現象,即使是小縣城打工的農民工,也並非都願意變成城市市民,因為制度上的革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們也等不起。 5 V8 E/ M% w. k9 B5 e) s- I1 `3 i
1 t) d# Z0 z) i, I" }( U, S/ \+ D 二者,是“北漂”們與城市市民的觀念落差。雖然我們一直在提倡城鄉居民待遇均等化,但是這種觀念上的區別卻早已在人們內心深處深深扎根,諸如“農民工不肯坐地鐵空座”、“民工用美人計討薪”等等事件的發生,反映的都是根深蒂固的觀念落差。你不得不承認,如果一個蓬頭垢面的農民工或者乞討者站在你旁邊,你也會猶豫要不要遠離或者靠近。當然,很多人選擇了前者,於是,這樣長此以往,便陷入了爭議他們該不該進城的情理誤區中,其實,最應該反思的,不是“北漂”們該不該進城,而是這個城市拿什麼留住他們?
) T' H% U" f; L+ x公仔箱論壇9 P! G! R0 t6 a! @1 H, _$ Q0 b
三者,是“北漂”們家鄉經濟的逐漸繁榮。每個人都有鄉土認同,多數人都會在異地想念故土,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下,他們的現狀就如每個為生存而奔波的人一樣,像一只細小的螞蟻,他們在城市,找不到存在感,與其在城市裡蝸居苟且,回歸故鄉的田野,還可以尋找詩和遠方,何樂而不為呢? 4 r3 T( X! H+ `: b) i; J- B. A3 {; Q
% q3 X( ?- O3 |% n, v/ otvb now,tvbnow,bttvb 錢穆先生曾說,“鄉裡人終需走進都市,城市人終需回歸鄉村。這裡需要各自的智慧,各自的聰明,誰也不該學步誰,誰也不須欣羨誰。”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北漂”們是否留下,是基於現實需求滿足內心真實願望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 , E5 ?6 Z& m3 _5 |7 x
" z! X- ?( Q2 j- p7 S9 F4 T 而如果想要留住“北漂”一族,不應該奢求他們能夠給城市帶來什麼,是要反思城市能給他們帶去什麼。城市如果學不會包容,說再多都是虛情假意,歌曲“大約在冬季”可能只是為了抒發離愁別緒,但是“北漂”們需要的,卻是一年四季都能得到應有的關懷和平等對待,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宋 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