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本報專訪談及兩岸關係,強調兩岸要互諒,兩岸關係才會穩健。蔡英文政府執政以來,兩岸官方關係因九二共識爭拗而變得晦暗不安,社會關係也因民粹抬頭而顯得危機四伏,柯文哲這段談話超越了藍綠紅的界線與局限,展現的高度與氣度,令人耳目一新。 " j- g! A! S1 v: P* C
! q+ F8 p9 V, n- J( m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長期以來,綠營對中國大陸採取否定、負面的態度,相信大陸即將崩潰,否定大陸的成長與崛起,柯文哲卻提醒台灣人,中國歷史上“人人有飯吃”的朝代沒幾次,對岸13億人口在經濟上已算是“小康”,這麼龐大的經濟體沒出亂子相當不簡單,以歷史眼光來看,可以算“盛世”,台灣不應該繼續否定大陸的成就,應該給予正面的鼓勵。這一段對大陸拉出歷史縱深的評價,說出了在情也在理的“公道話”。
4 E+ z. u4 M. e9 I
. P6 Y) ]$ H, L2 y# y2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從情而言,這是一段深富同理心的評價,長期以來,台灣在思考兩岸問題時,經常掉進本位主義的陷阱,只從自己的角度想像,不願從對岸的角度思量,而流於一種偏執。柯文哲站在對岸的角度進行評價,這是在情感面上取得對方認同的重要一步。 + U; L0 i; j( _' A2 [1 U
( k3 u: ]2 r# g1 \1 ttvb now,tvbnow,bttvb 就理言之,柯文哲的分析確實沒錯。若以斷代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當然有很多還不足、還不夠的地方。待改進的地方、將遭遇的挑戰、可挑剔的做法,當然仍有不少,但如果拉出歷史的時代縱深來看中國大陸的演變,其進步之巨大,也是不容無視的客觀事實。柯文哲說出了客觀事實,也說出了一個理字。 5.39.217.76( }5 x( m' Q1 m' O
公仔箱論壇, p2 I* Y$ ]- O* m5 o m7 |" U" `$ d
說也特別,柯文哲這一段“公道話”,不要說民進黨人士說不出口、蔡英文說不出口,長期以來懼怕被扣上傾中大帽的國民黨,恐怕也不敢說。反倒是曾被稱為“墨綠”的柯文哲,卻有膽識說出會被扣上“媚共”帽子的政治禁忌。這一方面是柯文哲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格特質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傾中賣台”的帽子不易加諸他身上,讓他有充裕的政治空間說出“公道話”。 公仔箱論壇% m7 _& N3 H" ~3 F6 l) O: {# ?
' w# S* v* M9 W$ e6 L2 Q3 g/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其實蔡英文和柯文哲有相同的“政治資本”,說出和柯文哲同樣的“公道話”。試想,若這一段公道話由蔡英文說出,不但可以展現其站立於歷史的宏觀理性,也同時釋放她能以同理心看待大陸的溫柔感性,一旦她願意展現這樣理性感性兼具的態度,不知可消弭多少兩岸面臨的風雨,只可惜她沒有柯文哲的氣度與智慧。 % o8 E7 b! t) {# q8 j) @( j
公仔箱論壇$ N4 ]( e/ W% Z9 R1 G+ F( v6 c
柯文哲的話,可以給蔡英文重要的啟發。這樣的同理心,還延伸出了另一個政治上的柔性空間,也就是,用台方的同理心,取得呼籲對岸也應當有同理心的正當性。
" k! `" B8 Y( w8 i; Y- f% r8 F; _公仔箱論壇' [; y- U& a. R9 F5 }
正因為柯文哲拉出了歷史縱深,對大陸現狀說出了公道話,也讓柯文哲取得了為台灣向大陸說公道話、進良言的高度與空間。柯文哲說,台灣從荷蘭、明鄭、清朝、日治,再到國民黨政府時期和這幾年的民主、公民運動,加上屬於移民社會,400年來紛紛擾擾的歷史,塑造台灣多元、開放甚至“喧囂”的政治性格;常是“熱情但不想負責、一窩蜂又沒耐心”,他希望大陸看待台灣時,能多一分了解和諒解。
0 F8 M5 ^7 E% g# z5 }% atvb now,tvbnow,bttvb- ?* v- I% ~8 U7 w2 E$ }& ?/ W+ `
如果沒有前面的公道話,這一段話就會掉入“只要求別人卻不反求諸己”的本位主義陷阱,效果將大打折扣。 5.39.217.762 ]- w& z) H- N" R9 e
6 H- y5 t: n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當然,也有人從動機論解讀柯文哲這一段“有高度的發言”,認為是由於柯文哲“市政”面臨困局,才會在“兩岸”上選擇大開大闔,為政治生命做最後一搏。以過去柯文哲常有的反覆來看,這一點的擔心不能說全然沒有根據,我們希望柯文哲不是,也提醒柯文哲不可以懷有這樣的動機。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時權算只能欺於一時,柯文哲的民調持續滑落,其問政的一致性不夠,是重要因素之一,這一點柯文哲當學到教訓。 " U$ w8 [% j) {9 m4 B
. a+ Y- t6 [% G# x* H8 Q$ Y7 z5.39.217.76 動機論之外,“結果論”的檢驗最重要,這一段有高度、有建設性的發言,柯文哲既然說得“對”,就應當給他“對”的肯定。這也是對政治人物、政府首長的一種鼓勵,鼓勵他說“對”的話、做“對”的事。
6 t v* x0 f% [+ ktvb now,tvbnow,bttvb7 P# K& A |2 g- ]% b2 v8 |+ ?% s
“只要是可以減少雙方衝突的,都願意嘗試;能增加雙方善意的,也願意去努力。”柯文哲這句結語,應視為對台灣社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的寶貴建議與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