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平權亟待 法治中國道遠
5 q1 L2 J, X3 p; r7 K( m公仔箱論壇5 D5 o8 }. F5 L6 T% h4 o# R
' {' w6 Y( I' ` H) g: Dtvb now,tvbnow,bttvb近期在全球華人圈發生的幾起嚴重車禍,引發了各地華人的高度關注與無限感慨。高度關注的原因之一,是這些死難者非富即貴,有的更屬傳奇人物;而無限感慨,既歎息生命的脆弱,又痛恨災禍的無情。雖然這世界每天都會發生車禍,但純屬意外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則是因為駕駛者或肇事方安全意識不夠造成的。然而最令人怵目驚心的還不是那些慘烈的現場、無辜的亡魂,而是對規則的踐踏,對自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視——這種情況,高度集中於當今車禍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中國。
2 ^, I5 j5 Y4 }! Gtvb now,tvbnow,bttvb
3 G1 d% F+ m' g: P' Y# T1 s1 q公仔箱論壇早在一九八○年代末、一九九○年代初期,中國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了。這麼多年以來,中國雖然經濟飛速增長、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中國民眾的規則與安全意識卻遠遠落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最近幾年,中國僅大陸地區年均因車禍致死者已超過十萬人,如果平均下來,就意味著大陸各地每天有逾三百人死在滾滾車輪之下。3 F* Y3 i' E3 _9 b
3 E5 r, I2 t. ~% d令人扼腕的是,這些交通事故之所以絕大多數應稱之為「事故」而非「意外」,是因為它們都屬於典型的「人禍」,是因為有人違章肇事而發生的。然而即便前車之鑑堆積如山,後來者依然我行我素,視交通規則於無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6 i6 r2 d8 c1 e% }: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6 z4 c& z. X
這種怪現狀的產生及其長期存在,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公仔箱論壇% h* M9 c( n! w* h$ l& Z1 O" e& K
8 H& I* Z b" a5 s U0 Y/ ?: s9 n
中國的馬路特權,是自有君主時期就有了的,帝制時代更將之定章成規,使其成為等級森嚴的禮法的一部分。古時有身分的官員出行要擺足前呼後擁的架勢,行人若避讓不及,輕則怒斥大罵,重則痛打收監;皇帝出巡更是天大的事,後世史家中甚至有一種說法:隋朝的煬帝勞民傷財修建那條著名的京杭大運河,不過是為了去揚州看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k6 @7 ` t* d$ Q& P# @' t- o
1 p M; C- `! H5 x- _6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千百年的封建王朝將中國的馬路特權作了反復的制度性「固化」,以致最終沉澱成了中國人骨子裏的一種文化基因——不僅權貴階層會認為自己「天然」擁有馬路特權,作為這一特權對立面乃至受害者的平民與貧民階層,也在這種「固化」的高壓與「教化」下,承認並接納了這種特權的存在。即便歷經整個二十世紀的各類文化「運動」,中國人的這一文化基因也沒有被改變。恰恰相反,當中國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隨著社會總體財富急劇增長而出現的種種新變化——官員手中權力含金量大大提升、富裕群體不斷壯大、權錢交易現象日益氾濫,在交通管理始終處在軟弱無力的狀態之下,「催生」出權貴階層及其依附者空前膨脹的馬路特權意識,並直接導致了諸多駭人聽聞的惡性交通事故,以及因交通違法、違章行為引發的社會風波的產生。
; F5 z$ C& `/ d! A3 K! Q* l: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 |+ D2 |; _; |( {( c2 Z
像河北大學「我爸是李剛」車禍事件、歌唱家李雙江之子因無證駕車並打人被收容教養事件,均是轟動一時、激起巨大社會不滿情緒的惡例。而前中辦主任令計劃之子令谷發生的法拉利車禍,更成為在國際上造成極惡劣影響的大醜聞。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當那些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以及義憤填膺的圍觀者,憤怒於某個肇事者的某種具體惡行的時候,很少有人會通過審視中國整體的交通狀況,從文化的根源去尋找個中癥結,更鮮少會將交通事故多發的問題,提升到公平性、平權意識的層面去認知與解讀。尤為奇特的是,許多人一邊痛罵馬路特權的受益者,一邊又暗自希望在自己違章或違法時,能夠受到交警的「優待」。這既是中國文化的「醬缸」之處,同時也表明:中國的交通平權問題,本質上是個文化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時下中國民眾的平權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從近幾年人們對醉駕或酒駕、豪車撞人等現象發出的怒吼聲中,外界可以清晰地感知這種情緒與思想上的變化。中國要建設法治社會,就須正視這種變化,並通過制度性的保證與文化上的重建,使交通平權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