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明報社評:六四習作:破無力,立無方

明報社評:六四習作:破無力,立無方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T& D$ \+ O+ G

$ E1 M% {5 p- W1 {- j+ s8 K5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J8 v+ u* K* Z+ J7 ]; V7 J
香港社會的多 元、多樣實質,一直備受珍惜,被視為其中一個核心價值,以此審視近期學生組織與支聯會分道揚鑣,不再出席在維園舉行的六四燭光晚會,原本並非什麼大問題,因為任何人都有抉擇自由,「最緊要有得揀」,只要有選擇,就是體現了香港精神,甚至是香港本土精神。但是有同學撰文,用「鴇母龜公」來形容支聯會,此舉不 單是對支聯會的污衊攻擊,也是對出席燭光晚會人士的侮辱,香港是文明社會,這種說法完全不能接受,應予譴責。
3 R3 L% U7 g8 q) p3 }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0 W$ L# E; X) _; \
「鴇母龜公」辱人 5.39.217.76/ t8 {* Q7 R( }
撰文同學自暴其醜
# T6 k- A+ E( t; M' J; N2 V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 ~& |: H/ M  [& ^
涉事學生在社交網絡發表文章,形容支聯會「就是被施暴後成為妓院的鴇母,職志就是要誘拐少女受污,上貢暴徒土匪,期望他滿足獸慾後,浪子回頭,施恩賞賜、寵幸一番」,其後意猶未盡,把「鴇 母」改為「鴇母龜公」。這些論述,社會上不少人認為過火、低俗、「低莊」或缺德,即使是其他學生組織同路人,也認為說法「好有爭議性」,不敢明目張膽撐場。其實,「鴇母龜公」和被誘拐少女的關係,只要精神狀態正常的人,都不會用來比擬支聯會和出席悼念六四晚會人士的關係,因為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另外, 有關描述反映撰文者的思維十分污穢,不應該是有修為、有教養同學的言行。
& N0 Q! o/ B9 a7 p, P5.39.217.76

2 p7 R5 }: L+ {0 V* q- W! I5 btvb now,tvbnow,bttvb可以這樣說,撰寫這篇文章的同學,意圖抹黑支聯會,破壞支聯會與支持者的關係,以達至市民為求不想成為「受污少女」,而不出席六四悼念活動的效果。這樣一篇文章,會否影響市民對支聯會的觀感,並使更多人缺席六四燭光晚 會,本周六晚上才知道;不過,文章暴露對付支聯會的學生組織之中,竟有如此狂妄淺薄猥褻之徒,則是清晰的自我證實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0 y  P  u# @5 b& a: {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g; S% v, \, x5 o; V. ?& }6 j
支聯會連年主辦的悼念 六四活動,是否過於僵化死板,應該引入什麼新元素,完全可以討論;此外,學生組織另起爐灶辦論壇,探討香港前途出路,也許會給一些人帶來憧憬。總的而言,社會上對學生挑起爭端、裂解支聯會的做法,未見有人惡言相向,各方回應主要都是擺事實、講道理,完全體現尊重多元、多樣的精神和價值,也是對不同抉擇的維 護與尊重。只是,這篇「鴇母龜公論」偏離了這些原則精神和價值,其污衊侮辱出席悼念六四活動人士的程度,甚至是與之為敵了,而學生組織主流力量對此卻不予批駁,連起碼表達不予苟同也沒有,實在使人失望。
- |" U4 b6 R" f' \; p* E  B! L" \
tvb now,tvbnow,bttvb: Z/ S- C# V# ]
學生組織爭奪六四話語權,若要達至目標,就須有破有立。破者,是要讓市民認知支聯會做了 26年的事,為何無效、為何不合時宜而應該淘汰;立者,是學生要讓市民認知,他們提出來的做法,在結合六四精神之下,可以達至有民主和香港前途似錦。就破而言,「鴇母龜公論」不可能破解支聯會的論述,並把它拉下神枱;就立而言,目前學生組織提出的較明確取向是與中國切割,香港自行其是,目標方向和方法手段 則一概欠奉。如此破無力、立無方,就是現在學生組織予人有破壞、無建設的觀感和認知。
* k5 T1 M. R, z: h' F公仔箱論壇
* N& z4 F# w' r* ?# W
學生仍應獲愛護0 {2 b  B# j, z7 z8 S
盲目衝撞須制止
4 p3 x' i4 R1 W% p8 W& O* O  T5.39.217.76

0 P7 y' a3 u# P6 _5 ~5 a, n0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學生仍在學習階段,一腔熱誠,青澀幼稚甚至不成熟,都可以理解,問題在於同學們是否虛懷學習,不帶偏見地認知事物。學生組織對六四以至與中國的切割,主要基於所謂「本土」,不過,六四事件如何使香港人覺醒、如何塑造香港人的身分、如何構建深層次香港認知和獨特性、如何營造「香港共同體」意識等,即是六四事件 如何使「本土」與香港人血肉相連,而非誇誇而談的詞彙,同學們應作更深入認知。剛過去的周日,「安徒」為《明報》「星期日生活」撰寫的〈先做人,再做香港人〉,就六四與「本土」連繫,論述深刻,值得同學們細讀之後思考。
# p4 L9 |% [5 |2 A2 a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9 q6 R+ \$ k/ _& Z$ ^
學生需要愛護,應享有更大的包容。過去一段時間,學生參與社會運動或政治鬥爭,一些不正確甚至是踰矩言行,社會人士都寬容體待,鮮有怪責申斥,久而久之,部分學生表現得不無恃寵生驕取態,只是他們現在涉及的領域範疇,已經關乎 香港與市民的福祉,例如他們以「本土」為名的「與中國切割」、「自決」以至「港獨」等傾向,絕非辯論議題,而是觸及香港的命脈。因此,社會仍然應該愛護學生,不過,若他們的言行有不正確、不妥當之處,師長和社會人士都應該嚴肅指正,特別對於一些大是大非問題,學生若出格,各方都應該勒止,不能讓他們在一知 半解情况下,卻一往無前地損害香港以至國家的利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