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李立峯:網絡另類媒體資訊的接收者有多少?

李立峯:網絡另類媒體資訊的接收者有多少?
" V$ ]  q# o3 a9 I公仔箱論壇

- c4 f* j* G' S. c* y& Ktvb now,tvbnow,bttvb傳播學研究中有 很多用來形容非主流媒體的概念,其中「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是過去10多年來較為常見的一個。概念上,最典型的另類媒體有4個特徵。第一,它們在結構上和財政上獨立於建制內的政治力量以及商業資本之外。第二,它們在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上反建制。第三,它們的運作原則及規範跟傳統新聞媒體不一樣,例如它們往往較着重為弱勢發聲及倡議,不太強調客觀中 立。第四,在「身分認同」上,另類媒體工作者亦不把自己視為一般傳統新聞工作者。
. r: N$ K0 Q) S' ]: c) _* _tvb now,tvbnow,bttvb
9 @  r. |* U# J2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香港網絡另類媒體的兩個浪潮
3 ^+ t4 }0 n3 @9 I8 ]$ U- _* n2 Itvb now,tvbnow,bttvb

& ?. K+ {, f- W3 k) W公仔箱論壇在世界各地以至香港,另類媒體都有頗長的歷史:「地下」小報或小冊子、獨立紀錄片、具批判性而小規模發行的文學雜誌等,都曾被學者引為另類媒體的具體例子。但另類媒體受到更大關注,則跟過去20年的兩個發展密切相關。第 一是互聯網的普及化,大大降低了內容生產成本和資訊發布成本。第二是社會運動興起,使有志建立另類媒體或為其工作的人,以及對另類媒體內容感興趣的人,都有所增加。
: m) u) G& s9 d9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香港的網絡另類媒體發展,可粗略地分為兩個「浪潮」。第一浪發生在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不少網絡電台紛紛啟播。不過,它們的 壽命大都不長。中大新傳學院博士研究生梁家權在2015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對這一浪的網絡電台有不俗的分析(註1)。第二浪約在2012年發生,以評論暨 新聞策展網站為主要形式。所謂新聞策展,是指這些網站沒有太多的第一手新聞報道,但會採集主流媒體的報道和其他網絡資訊,加工後傳送出去。當然,《獨立媒體》早在2005年已經成立,但直到2012年及以後,《主場新聞》、《熱血時報》、《謎米香港》、《輔仁媒體》等相繼出現,好不熱閙。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n$ F) i. |9 |1 r; G# n

4 ~) I6 N0 ?+ h- u. Q5.39.217.76
大部分市民沒接觸網媒
% }( r& b! V3 Y' ~. }
tvb now,tvbnow,bttvb# _) V% j( r2 C
到 底多少市民會經常從facebook接觸到網絡另類媒體的內容?3月中大新傳學院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的調查研究(註2),問到被訪者有多經常接觸到幾 個網媒的資訊。問題特意提醒被訪者,在facebook接觸到該些資訊也計算在內。由於問卷長度所限,我們不可能包括太多網絡另類媒體,所以只包括了歷史 較長、屬傳統社運左翼的《獨立媒體》、較傾向本土派的《熱血時報》和《輔仁媒體》,以及新聞網站《立場新聞》。其中《立場新聞》是否「另類」,可以商榷,但另類和非另類之間本來就沒有完全清晰的界線,而無論大家對《立場》、其前身《主場》,以及其創辦人蔡東豪有什麼看法,難以否認的是《主場》在香港的網媒 發展史上有頗重要的位置,所以問卷包括《立場》在內。5.39.217.76' K4 ]9 w3 q$ K  e

: r  \/ T& G( E$ h5.39.217.76
由表1可見,從百分比看,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沒有接觸這些網媒。但這其實在預期之中。事實上,有使用facebook的被訪者是六成左右。在今天的香港,如果連社交媒體都不太用,沒有接觸這些網媒的資訊,也很正常。所以,從另一角度看,有三成或以上的被訪者指自己間中或經常接觸到《熱血》或《立場》的資訊,間中或經常接觸到《獨媒》的資訊的也超過兩成,比例一點不低。甚至可以說,撇除四成不 使用facebook的被訪者,間中或經常接觸到《熱血》或《立場》的資訊的被訪者,其實在facebook使用者中佔一半。
1 n% P2 o/ X; G) I- E
6 V2 B+ W; ?4 F3 C  i6 r4 m
本土派支持者接觸網媒比例最高
9 E8 |+ c: L1 M# Y; `公仔箱論壇

7 H- C* F% P/ V% T. }+ C, |接觸網媒內容跟年齡固然有很大關係。圖1顯示,在18至29歲的市民當中,超過六成人有間中或經常接觸《熱血》或《立場》的資訊,四成至接近一半有間中或經常接觸《輔仁》和《獨媒》的資訊。年紀愈大,接觸網媒的比例就拾級而下。公仔箱論壇- Q& t- T3 h, ^# J! Z  L
如 果以政治取向劃分,本土派支持者接觸網媒資訊的比例最高(圖2)。值得留意,本土派支持者接觸得最多的是《熱血》,是很合理的結果。換個說法,在本土派支持者中,間中或經常接觸到《熱血》的資訊的有接近八成,遠高於間中或經常接觸到《獨媒》的資訊的五成。但在民主派支持者中(包括小量的激進民主派支持 者),間中或經常接觸到該兩個網媒的資訊的比例只差幾個百分點。tvb now,tvbnow,bttvb& O) X" X+ t. x4 `: X* s0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p) l' {1 C9 |  k7 R# x
不過,我們亦可以說,就算是《獨媒》,資訊接觸比例最高的仍是本土派的支持者。這一方面是因為本土派支持者中年輕人比例非常高。同時,不少西方研究都指出,人們會選擇性的多看一些跟自己政見相近的內容,但不一定會排斥跟自己政見 不一樣的內容。而且在網絡世界,有時一個人分享某些內容,是為了對該些內容作出批評。所以,本土派多接觸從他們眼中的「左膠」而來的資訊和內容,其實並不奇怪。tvb now,tvbnow,bttvb5 v* Z' A) Y0 V" p/ X
: Z, M% x1 I( X8 Z
網媒足以左右民意構成5.39.217.769 {* g+ p( Y6 y*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u4 a& F# J. ?' G8 k" A2 E
以上的分析為網絡另類媒體內容的滲透率提供了一些數據。隨着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絡另類媒體的確已經成為了足以左右民意構成的重要輿論平台。筆者之前一篇學術論文指出,另類媒體對抗爭性知識(oppositional knowledge)的傳播尤其重要(註3)。雖然上面較強調最年輕的一群,但其實在30至44歲的市民中,接觸各網媒內容的比例也不低。網媒的興起和發 展,有傳播科技的背景,也有社會和政治背景。我們可以預期,只要社會抗爭的氣氛持續,傳統媒體自我審查狀况又沒有改善,社會對網絡另類媒體的需要只會繼續加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A' u$ D3 t- I% P/ C

1 w3 e5 ~; t2 x+ i5.39.217.76
1:Leung, Dennis Ka-kuen(2015). "Alternative Internet Radio, Press Freedom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Hong Kong, 2004-2014".Javnost-The Public, 22(2),196-212.
% {* T2 I9 Z2 r% N: A6 B1 i2:調查使用一般電話調查使用的或然率抽樣方法,共訪問了1012名18歲或以上能操粵語的香港市民;本文分析時對數據有作加權處理,使樣本的年齡、性別和教育程度分佈跟人口一致
( |) l3 ?9 e! n7 Q公仔箱論壇 3:Lee, Francis L. F.(2015). "Internet Alternative Media Use and Oppositional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27(3),318-340.
! z; G; Q( J  T4 c2 u& n, l, m, }8 P, b5 X; N  T9 n

- s  w" x- L% r$ V7 `: g# H' k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g& ^+ t, U+ m: i+ ~8 }- f

% e) G. R' g% Y$ s- L2 D1 j 5.39.217.76( j& h' H/ P6 [6 ~( @% P% w
公仔箱論壇9 @: C- e- z; W0 ]7 B! O

  D; g. T  ?, E0 A6 v5 etvb now,tvbnow,bttvb 7 i4 M) [  P- B0 {6 k& Z. T
  G) S. f# O0 g4 h" |5 O' `- y' c

# C; y* H- ~  j8 v公仔箱論壇 6 v5 J) T" {, @
/ ]5 A1 [9 o* ?' l( B7 k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