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呂大樂:建制派也有需反思的時候

呂大樂:建制派也有需反思的時候
7 M, L: |6 K3 I6 b2 {6 j9 z8 t5.39.217.76

( S' r4 \! y: f; |5 L公仔箱論壇
2 v- f& K! B8 \0 otvb now,tvbnow,bttvb近期建制派人士紛紛就未來特首的條件表示意見,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樣的討論應該是探討一國兩制的一個重要議題,現在才有一點討論氣氛,不會令我覺得多此一舉,反而只嫌來得太晚,事關這應該是30多年之前便需要認真探討和研究的大題目。tvb now,tvbnow,bttvb$ m& k# J# `1 U  S# T1 F) W2 ?

* ~# ^3 a3 k3 J$ E$ K9 X' g' Mtvb now,tvbnow,bttvb一些情緒正在形成
3 M0 x& Y7 a7 {) g/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 J: |; P. S5.39.217.76對很多人來說,或者會覺得建制派人士的談話內容,沒有什麼新意,並因此而認為沒有必要咀嚼當中的意思:所謂一國兩制的政治設計,不是早就有鞏固特區政府與建制利益想法嗎?那又何來有需要再作思考呢?近期建制派的言論(當然也包括了他們對某些批評的回應)之所以有趣,皆因他們將問題宣之於口,而這多多少少反映出一些情緒正在形成——如果特區政府與建制派合作無間,那便沒有需要將現况1 I4 e- ~# m4 f1 Z$ i
重新再講一遍了;而要把問題公開表達,而不再是欲言又止,那就算如何婉轉、溫和,都一定是覺得已經到了不吐不快的狀况。這些意見在公共領域裏流傳,這本身便說明了現時特區政府與建制派的關係。& \( O1 A% B  J; k& V3 u

4 a% R& F' r; p* N) m' o; ~tvb now,tvbnow,bttvb一國兩制的概念和政治設計,不單止假設資本主義經濟要維持不變,而且還會繼續蓬勃發展。理論上,要達到以上兩個目標,除了排除由北京單方面改變香港的社會經濟制度之外(這是當時1980年代初期最為港人所擔憂的事情),還要做到繼續推動經濟繁榮的效果。
# y; h3 r6 u9 w" A( w/ P- C- ^! u7 R$ F$ p8 J" @
嚴格來說,當時無論是北京還是香港,都未有更認真的思考後面的那一個問題。當年的焦點是放在北京的態度和政策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保證不會將內地的那一套加諸香港之上。只要香港的經濟制度與生活方式50年不變,維持現狀,就可以帶來安定與繁榮。在過去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裏,香港人對「安定繁榮」的理解,就只是維持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變,不會在港實施社會主義經濟政策,便等於大功告成,足以令香港經濟持續地發展下去(至少可以在經濟發展及生活水平方面,繼續領先於大陸)。但明顯地,這是相當簡單的想法:難道資本主義經濟不會出現衰退、危機嗎?維持資本主義就等於日後可以順利進行經濟的升級、轉型嗎?香港人對社會主義存在恐懼,這是事實;但要面對長遠發展及相關的挑戰,他們需要有更深刻的思考。
3 ^# Q& @: g- R公仔箱論壇

/ ]8 F7 b2 A7 B( y' s這也就是說,大家關心的問題並不應止於保持安定繁榮(又或者是防止社會主義對香港經濟的衝擊),而且更需要有長遠的想法與策略,令香港經濟繼續保持競爭力之餘,再而拓展出新的發展空間和活力。以前主要強調維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與社會主義經濟隔絕的想法,放到今天的大環境裏,當然會發覺現實與概念均出現了顯著的轉變——1980年代初,甚至後來在1997年,誰會認真想過香港將如何參與國家的五年計劃?但在這些變化背後,存在更深層的問題:九七回歸後的香港特區政府將如何跟社會上的不同利益——尤其是不同組合的工商界利益——發展出一種良性的協力關係,其實相當重要,但這卻未有受到應有的重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B' \, t5 a* q& v3 s

; ~' U' [& G0 W0 B: O公仔箱論壇建制派不應是政府啦啦隊公仔箱論壇. a0 c& n: f# z  Z
tvb now,tvbnow,bttvb' a2 ?! \" O9 e
要做到以上所講的幾點,不可能單靠一群只講「和諧」的建制派(包括工商界和親中力量),凡事只看北京的意思,只求利益受到保護,維持舊有的格局,滿足於一個過時的現狀;而是需要一個擁有領導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的權力階層,為特別行政區注入發展的動力。建制派的角色其實不應是特區政府的啦啦隊;他們應該有其獨特的位置,是特區政府爭取的對象,通過利益交換、合作來打造一個具備活力的營商和拓展新產業的環境。我完全明白,以上所說似乎有偏重於建制派——尤其是資產階級——之嫌。難道要發展經濟便必須倚重工商界嗎?對於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很不同的意見,在此我暫時不打算進入那一個討論。在這裏我感興趣的問題是,按一國兩制原來的構思,是需要資產階級的積極參與,而香港的資產階級於政治舞台上缺席,未有投入建設一個符合資本主義長遠發展的政治制度,並扮演其獨立的角色,不能說對香港社會沒有負面的影響。以香港在九七回歸後所見到的情况而論,資產階級沒有進行自我的更新,而特區政府也未有跟主流社會裏的主要利益建立新的、有機的合作關係。很多人以為九七後的香港社會與經濟未有躍進,是因為特區政府處處受制於反對派。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受到立法會內各種戲劇性場面所影響的錯覺,多於全面地分析為何當今香港社會未能產生一種推動經濟發展與增長的協同力量的原因。將現時香港社會經濟陷於困境的狀態歸咎於有少數人存心拖後腿,這實在是太表面和簡單的看法。
' m! p6 _- z0 R1 ~5 N  L# K! m; z8 b

; [, W5 l: r4 v" H% [. A2 A' h公仔箱論壇用最保守標準評價政府表現tvb now,tvbnow,bttvb/ z! C/ W: s2 g4 R: J, U" Y, P2 k0 k: o

/ X( e* K+ n3 s+ K7 e+ J" _tvb now,tvbnow,bttvb我想提出的意見是,大家不妨套用最保守、最親建制的實踐一國兩制的標準來檢討及評價現屆特區政府的表現。這樣做的話就不存在一個強人所難的問題(例如以民主化的程度來評估特區政府的表現)。如上面所講,目前建制派是否覺得特區政府能提供一個有利於工商界的社會經濟環境?彼此之間是否能夠通力合作,甚至發揮協力效應?而他們彼此的關係,又是否有利於一國兩制的更長遠發展(不是指處理眼前的「救火」,而是達至長遠和持續的安定繁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建制派應該義無反顧的對現屆特區政府一撐到底;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他們是時候好好想一下,究竟建制派在實踐一國兩制的過程中有何角色?永遠是執政的特區政府的啦啦隊,還是要擔當有獨立思考、懂得為香港社會作長遠打算的一種保守主義力量?
* _& G) Y7 K9 x# N( T( R! V
tvb now,tvbnow,bttvb  s9 B5 o0 t1 B+ M' k1 G
一直安於現狀、沒有危機感、只求被照顧的建制派,或者也有反思和要求發聲的時候。
3 I, X  i6 t7 g+ [
tvb now,tvbnow,bttvb/ S0 V- Y7 Z& b0 n+ x- P4 ^$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0 p  L! P2 I; v, c8 \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研究講座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