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青: 「死亡之科」可以活轉過來嗎?(之一)5.39.217.76# \# V3 V- N& `& J( D* ]" [. |/ t
tvb now,tvbnow,bttvb3 `9 ?9 [4 f1 n: Z7 m
——要下一代學好中文,不能揚湯止沸,要從根本做起。
% n. y% R3 Y# [" [! f
( a: _2 h( C- W5 D( s0 X+ f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z) Q% y. v1 W, U, ~
在香港,中文科又叫做「死亡之科」。受過教育的家長見孩子中文不好,大多有兩種反應(當然有例外的)。第一種是把孩子放進學費特別貴的國際學校,小朋友從此變成「英文人」,完全躲過學中文的「麻煩」;第二種是忍不住用揠苗助長的方法,威迫利誘地讓孩子拿起中文課本來死記硬背、以求「累積」一點學習成果。
; T2 r& e G4 `# w3 J$ p) K l" V$ ^7 d2 L1 V ], o8 U0 n
結果呢?結果中文科死得更快更慘。第一種孩子的生命中再沒有中文,其父母一面抱怨孩子的中文程度差,一面以其英文流利為榮——當然,國際人嘛,英文怎能不好?無論父母子女,都暗暗充滿優越感。第二種人呢?政策失敗了——他們的孩子恨惡中文,終身與中文為仇,在其心目中,一切和中文相關的(例如古典文學)都迂腐老套。
" t' C1 S7 ?6 L$ `. q c& d; x
* d! c# o7 b* ]* f/ `5.39.217.76留在中間的一大群基層少年呢?他們既沒有國際學校的全外語學習環境,也沒有怪獸家長的過分壓迫,反而有機會遇上(是的,遇上)特別優秀的中文老師,一時間靈光閃現,他愛上了中文。(不錯,當父母都忙個不了,沒法兼顧孩子的學習,大部分孩子喜歡中文,都與老師的表現有關。)這一類孩子,可惜最後常常因為英語不夠好而在事業上困難重重。公仔箱論壇# @3 f9 M4 T- M* Y* m" o(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f, V8 D2 Y$ x+ k
在大學裡,我經常接觸到決心讀好中文而且水平不錯的學生。他們分布在中文系、翻譯系、人文學及創作系、傳理學院等學術單位。小部分在中學時「為勢所迫」而進了理科,當中生物系和數學系的「小文化人」較多,其中也有立志當作家的。我常問他們何故能把中文讀好。以下是我非正式調查的結果:一,中、小學遇上傑出的中文老師,受其感染;二,周圍沒有重英輕中的勢利心態;三,小時候就自行拿起書本來消遣——其中金庸和瓊瑤是最多孩子感激的作家——雖然他們現在已經開始讀別的作品了,但他們的語文無疑是由這些作家的文字奠基的。值得注意的是,當中沒有一個學生的答案叫做「普教中」。
2 i4 _. x7 N& I$ C, Z, _tvb now,tvbnow,bttvb
8 B& Q! G0 S# c公仔箱論壇
. {# O$ m: k2 K8 H. I5.39.217.76襁褓之中 教好中文
) G: V" p# \6 E想孩子的中文好,得由他們幾個月大時開始着手教導。向孩子講故事和朗讀,是不可或缺的。兩至四歲的孩子,都是認符號的專家,無論繁體字多麼繁富複雜,也能很快認出來(認讀和書寫起碼要相隔兩三年,否則書寫會拖垮認讀),他們的記性好得不得了。12歲以前,孩子的耳朵是打開的,學語文如同學唱歌,只要有好的輸入,庫存充足,發揮自然好。在這個階段,父母得做幾件事。第一,發音要正確,不能發懶音,要讓孩子多聽大人說話。如果自己發音不佳、就得改進,並讓孩子多聽發音精準的人講話——聽收音機的廣播、語文流利言辭豐富的人都可以是聆聽的對象。我們也要讓孩子學會錄音,給他們講故事時容許他們錄下來,由得他們自行重播。第二,說話時要盡量使用豐富多變的詞彙,不要老看只有小四語言水平的電視劇,要知道,達到了小五的語文水平,才算是越過了文盲線。第三,我們要創造書本隨處可得的環境,有聲書要多準備。第四,父母子女都應大量朗讀好中文,用聲音鞏固、培養孩子的語感(不到中學不需要用語法教導母語)。——當然,在這一切之上,趣味還是學習的主角。(下次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