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陶傑 - 形象劫毁

形象劫毀
5 |  L% \; ?6 s- H8 r' M公仔箱論壇% g* [$ F0 r5 d9 U
/ L# J# ^) ]& w0 ^) K
據說Made in China已經成為全球低檔或偽劣貨的代名詞,一些中國貨運去日本,標貼不敢再用China這個字,改稱Made in PRC。但遭到日本消費者識穿,嚴斥之外,諸多訕笑。1 l/ c) `* a& O
China本來是兩千年的「文明古國」,對於世界,咕嚕肉、功夫、旗袍、孔子儒家、舞獅、針灸、坐禪,幾十年來,到底是一組令人好奇的文化符號。聽上一輩人說,China這個名字的國際聲譽最高之際,是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後那一年半載,因為中國(那時全名中華民國)是同盟國戰勝的「五強」之一,而且奠創聯合國,為安理會五大股東之一,在英美的華僑,雖然平時開洗衣店,許多還是上岸的水手,走在街上,都有本地人主動致敬。
# V0 S4 L) c3 U只不過好景不長。三數年後,中國赤化,與列寧史太林的蘇聯勾搭,而且挑起韓戰,中國的形象那時變成Red China。到尼克遜訪問中國,西方對遠東中國的印象並無好轉,只是對與歐洲接壤的蘇聯更厭惡。
! ^, B$ ~, C6 t5.39.217.76鄧小平復出,中國改革開放,本來有一次改善國際形象的契機。西方以善良的意願寄望中國人會改好,這個國家會脫離共產極權的魔道,走上文明自由的正途。5.39.217.761 T! F$ E$ g2 k/ a. Z4 l2 J
一九八○年,美國音樂家史特恩,訪問中國,與北京中央樂團一起演奏,英國BBC製作紀錄片,叫做「由毛澤東到莫扎特」(From Mao to Mozart)。這兩個M,根本不可並列,但含意很明顯:中國人誤擠進了世紀末馬克思列寧的西方末流,身世可憐,現在總算有機會戒除毛澤東那套陋劣的海洛英了,讓西方的古典音樂拯救他們誤入歧途的心靈,令中國人擁抱真善美。此時China這個名字,在一九八九年之前,對於西方,尚未代表「市場商機」,而是救贖、回頭、希望。
3 h, n" y  ?- N西方當然想做中國生意,但更想中國人學好。克林頓批准中國加入世貿,是希望中國人像一七八九年之後的歐洲一樣,有了小手工業、重工業,會產生一個中產階級,加以中國兩千年的文化,中國人會有足夠的智慧建立成一個有禮、誠信、寬容、自由的現代文明國家,與歐美合作共容,令地球更加美好。/ E; \) e+ I: ~3 q
但不知是一方太天真,還是另一方太冥頑,總之事與願違。三十年來,原來一場誤會。正如廣東人說:「面係人哋俾」,經由馬可孛羅、利馬竇、司徒雷登和賽珍珠,兩千年來西方對China這個字的感覺和想像,中國人用二十年就可以拆毀,變成西方的另一種「見過鬼怕黑」的體驗。不知何故,何須深究,更不必「反思」,總之也是一大成就。
: R+ w8 p  Q, V3 R4 i
; P( H: T3 i3 t4 {+ A+ v陶傑4 h5 y$ E6 K* p% B5 g: ~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