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悼:OK,為艾可的死乾杯吧!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2-28 11:53 PM 編輯
/ D1 z/ l$ X+ E- y0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9 L, H! j. ^
悼:OK,為艾可的死乾杯吧!
& K* y' Z1 W% I7 T; t. {$ ktvb now,tvbnow,bttvb
文:鄧正健公仔箱論壇8 e6 I. h% t, e( a

5 i7 p& e) u6 A9 A: Q8 \9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w# i1 P5 z, c
! e$ m+ u! m4 W% k1 q6 J
Umberto Eco 1932-20160 c& w5 a/ t" t"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1 @6 V" Z' _* u: i
在司湯達的名著《紅與黑》裏,主角于連向跟他有姦情的市長夫人開了兩槍,第一槍沒打中,第二槍才打傷她。對於某些沉迷小說細節的讀者,安伯托艾可不留情面地嘲笑過他們﹕如果居然有人為這沒打中的一槍而納悶,苦思它到底射到哪裏去,這種人根本不懂享受小說。
: g; H4 j7 F/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c; j6 }2 s' u& q5.39.217.76但當讀者針對的是艾可本人,他便沒那麼輕鬆了。在艾可的第二本小說《傅柯擺》裏,有個名叫卡紹邦的角色,
( D* Z! N9 x  Q7 e5.39.217.76他在1984623日午夜時分,一個人走過巴黎的某幾條街。小說鉅細無遺地描述街名、路線和一切街上可見的事物。小說出版後,艾可接到一名讀者來信,信裏說這名讀者到過圖書館翻查舊報紙,發現當晚這幾條街附近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火災。這名讀者問艾可﹕為何卡紹邦沒注意到?艾可一怔,才好整以暇的回答﹕
: {  d5 r3 o& Q$ F  q7 Y; p
* n; s8 j2 z9 S, b* Q/ W' r5.39.217.76
「卡紹邦可能目睹這場火災,但因為某個連我也不知道的神秘理由,他略去沒提。」tvb now,tvbnow,bttvb* L0 j3 `0 H" \% ]. U
0 a9 _( |0 F/ ^. b* |9 u& j5 A4 {' O
機智的回答,而暗藏推諉。我是在《悠遊小說林》一書中讀到這則故事,它亦成為了身兼小說家和符號學家的艾可用作談虛構性的真實案例。按艾可的說法,是他先將故事寫得太過真實,才誤導了這讀者。然而,這個解釋其實尚未窮盡,後來台灣小說家張大春在《小說稗類》中作出猜測,這火災亦有可能是該讀者偽造的,目的是要調侃艾可的現實主義寫法。不對,艾可不可能那麼容易就着了讀者的道兒,我倒寧可相信,或者連讀者投書這件事,也是艾可精心偽造出來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G2 o* Y2 d8 s

" W8 Z; [: b" W: ~/ c8 k) t4 ]! vtvb now,tvbnow,bttvb佻皮的頑童也是學富五車的教授
( W* U. W,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65 {+ v0 ]1 z' J7 Z0 o) k; h
近日艾可過世,此事的真偽就如《紅與黑》裏那子彈的去向一樣,已「無可稽考」了。我們熟知的艾可,是個揹着整部百科全書的頑童,出口旁徵博引,卻嘻皮笑臉,筆觸盡是善意的模仿和戲弄。在文集《誤讀》和《帶着鮭魚去旅行》裏所收錄的,就是這類令人莞爾的小品文,艾可稱之為仿諷體(pastiches)。初讀至今,這些「艾可體」文字仍是心頭好,我甚至一度以為,他是專寫幽默小品的散文家。tvb now,tvbnow,bttvb: G1 i2 j3 ~0 z+ n. g
! m  R# }  @2 \2 b  F
後來我當然知道,艾可的本行是正經八百的符號學教授,早年研究中世紀經院神學出身,後來趕上二戰後的結構主義火車,追看法國大師羅蘭巴特跟李維史陀的理論背影。但個人氣質是決定性的,艾可注定接受不了結構主義者的偏執,遠在開始書寫仿諷散文和小說之前,他便以《符號學理論》和《開放的作品》等符號學著作享名於學術界。經典結構主義以李維史陀為圭臬,而艾可對其最大挑戰,是質疑所謂「結構」,究竟是指「世界本來的樣子」,還是指「認知世界的方法」?艾可相信,符號學是一套關於謊言的理論,一切文本皆為無數意義不定的符號所構成,透過詮釋,意義被固定下來。然而這都是暫時的,因為文本永遠在等待別的詮釋。文本本是封閉,但只要有讀者存在,就有被重新詮釋而再度敞開的可能。/ o: M3 {5 {6 S( T
tvb now,tvbnow,bttvb7 C% q9 q+ r6 ]* t  x; C
沒文本詮釋永恆有人就有新可能公仔箱論壇4 T9 X. z+ U( s3 Q. I
5.39.217.76+ d) Z$ R( }* b
對《誤讀》裏一篇名叫〈很遺憾,退還你的……〉的文章很感興趣。文章由多篇編輯退稿信組成,這點並不稀奇,奇就奇在這些投來的稿子,居然全是人類史上經典中的經典,像《聖經》、《荷馬史詩》、《神曲》等等。偏偏這審稿編輯卻渾似不識,還以小讚大彈的口吻逐一點評,例如他說《聖經》體裁混亂,作家眾多,要索取版權很麻煩;又如說《神曲》太過自我沉溺,段落粗製濫造,欠周詳市場考慮,等等。除了上帝,我們知道還有誰能配此大口氣。公仔箱論壇8 l' v4 s7 P: W5 \

3 C( M  ]1 c( |' B; Q* l.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當然,我知道這篇非小說的虛構文章只是文字遊戲,也無法跟那些經典文本比肩,然後它的而且確,確而且的,是有趣的。其趣味在於﹕它意義不定,曖昧。文章調侃味濃,但它究竟是嘲笑那有眼無珠的編輯呢,還是奉《聖經》為經典的我們呢,似又指向不明。
# ?) {- X# ]8 p  B
4 \0 h0 r1 z, P
可說過,這種曖昧和意在言外的嘲諷,是有益的文本策略。我所理解的「有益」,是指文本帶給讀者的爽意。跟羅蘭巴特的「文本歡愉」不同,艾可倒沒巴特那麼零度,那麼潔癖,他的文本爽意總是來自於曖昧,在真實與虛構之間猶豫不明。當代文學理論有時會叫這種曖昧性做「後設」,這說法太呆板了,而我會說,這就好像讀一本沒寫完的推理小說一樣,在疑幻疑真之間追尋到最後還是半信半疑的真相。tvb now,tvbnow,bttvb; B* g0 d- v% r, m% z' F5 F. S8 L
5.39.217.76( _4 q* l" j; |  ^  B
很多人都說艾可是個百科全書型作家,好像說到他是達文西一類「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似的。對此我不能表示全部同意。沒錯,艾可博聞強記,順手一筆就是冷僻的知識,可是我始終疑心,按照他的思路,知識跟文本一樣,原來都是符號。他有本叫《無盡的名單》的書,書中羅列了古今文本中的著名名單,全都具備無限延伸的傾向,像特洛伊戰爭中的士兵名單,天主教的天使名單,或是民間收藏家的品藏名單等。細讀名單,我聽到波赫士的回音。: O! o/ C6 o- H- |.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9 A- q& X  b( b9 A. Z! R
知識離開有形載體只是幽靈符號
) E- ^, s6 d6 u" D5.39.217.76
5.39.217.760 T1 U9 {( C4 s& {8 b
我們必定記得,波赫士的名作巴別塔圖書館裏描述過,只要用二十多個字母,就能組合成接近無限的知識。但在現實中,知識的數量是很有限的,因為絕大部分字母組合都沒有意義,或是其意義有待被創造。可以想tvb now,tvbnow,bttvb7 h7 X" {$ W$ n+ W3 @; k
像在任何一本百科全書裏,知識的可能性遠沒窮盡,藉着把條目和字母進行再重組,再分類,結構可以不斷改變,變化出更豐饒的知識大海。. n$ M, L1 ^) y& R: ~3 W5 v(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0 z! L8 N0 m; g! t$ {0 T: `
艾可為此深深着迷。5.39.217.76+ I5 w- t2 e# W; s
5.39.217.76  S  e! @- H, i% x0 z. |8 I
中年以後,艾可似乎不再寫正規的學術著作了,反而經常去做演講,或用演講系列的形式去寫書。《悠遊小說林》是著名的「諾頓講座」的講稿,其他如《美的歷史》、《醜的歷史》和《無盡的名單》等,系列味濃,深入淺出之餘,亦見他對重組其博物知識的莫大興趣。我想起網上流傳過一幅知識圖,大意是說如果人類的全部知識是一個大圓,那麼現代學院裏的學者博士們所造的,只是大圓周上一些幾不可見的小突觸。艾可肯定不是這種學院裏俯拾皆是的專業學者,他該是一條風趣幽默的衣魚,在' _1 S5 g" y+ @$ `6 O% T! E0 b
百科全書條目之間吐出蛛絲,織成一個又一個前所未見的知識之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O7 O- P" |, u4 p5 _4 X
公仔箱論壇; s% T  a: [; n' d5 ?6 H9 Y
我是明白的,知識美好之處,並不在百科全書上冰冷肅穆的個別條目上,而是條目與條目之間的億萬種組合。而所謂「書本」,就是一個組裝知識的結果。網絡時代徒有條目而欠知識結構,別再跟我說什麼「網絡可以消滅書」的鬼話了,沒有書的話,知識沒有結構,無法變形,就只淪為一堆幽靈般在森林遊蕩的符號,符號,和符號。& G4 A: n5 P7 G8 z7 Y

. C6 u4 K! G! W3 {1 R) q! Y: b艾可說﹕「別想擺脫書。」呵呵,這大概是對於當代知識狀况最深刻的評論。公仔箱論壇4 i8 ?  [' g' U  W% n- G

, T5 ?* X$ Z9 _9 |( R2 b$ W, ~「我是哲學家,我在周末才寫小說。」艾可又說。他喜歡虛構,迷戀誤讀,但又對「書本」這種「植物的記憶」充滿敬意。哲學(Philosophy) 一詞源意是「熱愛(philos)智慧(sophia)」,而在艾可眼裏,偽作、虛構並不排斥知識,所以當他在四十八歲寫成《玫瑰的名字》,一時洛陽紙貴之後,寫小說的筆就停不下來。他告白過﹕自己曾經帶着柏拉圖式的傲慢,認為創作小說是一種謊言組成的囚室。後來他才明白,知識跟文學創作一樣,歸根結底都是敘事。一切都是敘事,而敘事,則是「宇宙等級的事」。5.39.217.769 b; P- S8 }# w6 o4 t
+ m  O$ z2 r% y$ f
最後,艾可死了,有關他的一切也要被逼蓋棺。我實在不想去哀悼他,R.I.P.他,以免死亡寫成符號化的條目。或我只好劣拙地臨摹他的仿調風格,說﹕OK,為艾可的死乾杯吧!
% g( A+ A" ]: n( {- R* Q
- @- p; a4 n4 s$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q5 {( A# s0 s' r

' ~  u5 _0 E$ j!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A% d6 a  V' N) v( V0 J: g
- f8 l0 U/ _: }4 p5 O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