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陳韜文:大陸網絡輿論官民混淆 干擾兩岸交流

陳韜文:大陸網絡輿論官民混淆干擾兩岸交流
2 j5 g# ?  a( t4 C" \6 S
; ~! ~8 \6 b* I
中國網絡發展迅 速,網民數以億計。由於互聯網是新生事物,而且互聯網技術上容許互動和單對多傳播,是故網民有一定的表達空間,有別於大眾傳媒的嚴密監控。在胡溫主政時期,網絡享有相對的自由,一時議論紛紛,蔓生一批民間色彩濃厚的意見領袖,產生社會輿論,以致有學者認為中國公共領域進入初生形態。在這種狀態下,就算牽 涉到社會公義和公權濫用的問題,網民至少可以轉發、議論,引起網民和有關方面的注意,造成網絡事件,成就所謂「網民圍觀改變中國」的現象。tvb now,tvbnow,bttvb7 `* C+ l$ N# e4 i+ P7 N) O" `

% l1 @+ d( y- F! D' G5.39.217.76美化的網絡輿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8 j: C, ?/ T+ U$ @# C

$ M9 S; L7 Z) S, Y不過,大陸網絡在過去幾年已大為收緊,好一些網絡意見領袖遭受起訴及打壓,敏感的議題大幅收縮,網民對敏感的事物變得好像視而不見,或是避之則吉,輿論趨向一律。技術上,官方和管理者也很有效的運用敏感關鍵詞封殺任何異聲反調於萌芽 狀態。當然,網民也不是一切逆來順受,有時試以曲筆或其他巧妙的方法避過審查,享受短暫的自由。不過,如果某一條漏網之魚的信息果真引起廣大的注意,那它最後也多難逃被屏蔽的命運。中國共產黨有宣傳政策、有網絡管制辦法,也有人有組織有技術去落實執行,網絡「安全」可謂把握十足。不過,執政黨似乎還不放 心,還要更進取,聘請「五毛黨」和「網評員」以官方屬意的意見滲透輿論、掩蓋輿論、主導輿論走向,是以網絡輿論變成官民不分,難以純民意視之。結果,網絡意見可以說是經過政治消毒的、美化的,變得更為生活化和娛樂化,離真正的民意及輿論相去甚遠。
1 t3 R$ Q4 T) B( l% c/ ?tvb now,tvbnow,bttvb

7 ]/ k/ X- z7 ]' K9 w7 T( i由於互聯網深入社會,網民眾多,意見分化,而統一輿論的措施也不是全面有效的,加上偶然因素,傳媒事件還是有時會發生,甚至產生重大的政治衝擊。最近在大陸只短暫存在卻震動海外的周子瑜事件,就是這方面重要的案例,值得我們分析一下。5.39.217.764 X; G6 a6 e) z8 e; S
- m, Y0 S& V, d, i* D
周子瑜事件的啟示
5 w. F4 v, J# a3 Z1 @
tvb now,tvbnow,bttvb6 A5 U# g$ \$ M  m( [# X6 b# X
周 子瑜是台灣16歲的女歌手,為南韓少女組合TWICE的成員,在大陸也有演出活動,受到一些年輕人的歡迎。台灣大選前不久,台灣在大陸發展的藝人黃安在他 的微博放言周子瑜曾在南韓表演時揮舞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台獨分子,並表示會狀告中央有關部門,終止一個台獨分子在大陸掙錢的如意算盤。有些網民隨即附和起哄,聲稱要杯葛周子瑜,而原本與周有演出約定的北京衛視和安徽衛視也跟着打退堂鼓。周子瑜的韓國公司在市場壓力下乃安排周子瑜在台灣大選前夕開記者招待 會,聲稱自己以中國人為傲,並向中國和網民道歉。周子瑜道歉的情狀,明眼人大概都同意那是「被道歉」的。
3 O3 a7 |; i  ~: \- j6 z; g/ o& n( w公仔箱論壇經過社交媒體和大眾媒體的推廣,周子瑜「被道歉」的「慘狀」頃刻傳揚四海。試問有哪個台灣人,在目睹一個可愛的台灣「女兒」要因為自己視為當然的「認同」而被迫道歉時而不感到憤怒、難過和 同情的?事件的衝擊波進一步換成選票,顯著地增加了蔡英文及綠營在選舉中的得票,使綠營首度全面執政。周子瑜事件不單波及選情,更重要的是影響台灣人的政治文化認同,使他們的脫離意識更強,影響日後兩岸的統獨政治。( G$ P$ \% w( c6 L7 b# L
公仔箱論壇4 K  @# \2 f( v' b
在這個案例中,何以黃安對周子瑜的個人評定會產生無與倫比的蝴蝶效應?首先大概是因為大陸流行舉報文化,而舉報文化也是以政治掛帥的,凡事向激進民族愛國主義傾斜,有時當事人及單位也是為了自保,寧可錯殺無辜,也不願意放過,是故 一些較激烈的網民一下子就起哄,而一些正規演藝單位在沒有核實的情况下也就取消與周子瑜的約定,讓人覺得周真的犯了致命的政治問題。對比之下,國台辦似乎知道周子瑜事件的嚴重性,乃發表聲明,叫人注意有人從中煽動取利。不過,傷害已經造成,這種聲明在事件快速發展過程中顯得蒼白乏力。公仔箱論壇7 m) N; z- Q6 Q: [* _
: {+ C' R/ G8 C% J; y
官民不分 累己累人
6 L) ~% ^. k8 T# S  |" z公仔箱論壇
1 ^. E2 n8 _% `+ S, n, B
如 前所述,大陸網絡輿論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官民混雜,其曖昧性容易使人產生誤會。像周子瑜這類偶發事件已是如此,有組織的網絡行動更讓人存疑。在蔡英文當選後,有中國網民聯群結隊「出征」台灣,在蔡英文等的網頁實行集體洗版,宣示中國的主權和力量。這是中央認同的網絡行為嗎?如果不是,政府有責任劃清界線, 否則政府要付出傷害別人感情的代價。官民混雜的網絡言論是對外溝通的雙刃劍,有時確實會方便自己,有時則會害己害人,得不償失。這種官民混淆的狀態也干擾到中港之間的交流,因為有大陸網民也不時對港人「說三道四」,傷害港人感情之餘難免使人想到這是中央默許或甚至鼓勵的言論,把帳算到中央頭上。官民混淆不 獨影響對外交流,說到底,最後累及的是執政者自己,因為經過美化的民意並非真正的民意,除了讓人自我感覺良好以外,只會使人脫離民情而不自知。民歸民,官還官,這是較為合理的社會安排。
  V  E7 ]7 i0 Q! }% e5 R
tvb now,tvbnow,bttvb3 ]( f7 U  @; T* l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教授兼榮休教授
  
習近平掌權後收緊審查 中國新聞界爆轉職潮 「在大陸做新聞是浪費生命」
3 [' r$ }, u* ~" d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x' G0 S2 I* R9 y  d% X2 s
5.39.217.768 N0 i% g' D, \3 U/ u7 l

" ]! z; B" a$ D6 {3 D, R) R公仔箱論壇+ `: a/ P6 @  J* \6 H0 m
中國大陸近年爆發新聞工作轉職潮,大批記者離開新聞界另覓發展,英媒《衞報》專文探討這個現象。《衞報》專訪前中國青年報社《冰點》週刊記者林天宏,原來當年因川震特寫報道而揚名全國的他,如今已對新聞工作死心,轉職公關。
% p  v+ o$ ^2 x& C) f
  I3 p' R% ~  c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港大中國傳媒研究計劃副研究員班志遠(David Bandurski)指出,目前30-40歲的中國中生代記者,原應迎來事業的最佳狀態,但這一代記者卻有大批已經離開新聞界。班志遠分析,這個現象一來是因為傳媒業經濟前景不樂觀,而2012年底掌權的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不斷收緊新聞尺度,亦有很大影響。班志遠又指出,調查報道面對的封禁尤其嚴峻。
/ a! C1 u# ^' x5 ^  Dtvb now,tvbnow,bttvb在「無國界記者」去年的新聞自由排行榜中,中國大陸在180個國家中排行176。
1 ^1 b- N) E, C9 e7 N. j9 x% h5.39.217.765.39.217.768 N+ s6 i/ b& }  u( K/ ~. Y# e
名記者:漸漸習慣審查 忘記初衷5.39.217.767 g8 D% a! {8 N& p6 Y/ P2 p9 S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造成近七萬人死亡,為中國近十年最嚴重的災禍之一。林天宏當年一篇特寫《回家》,詳述一對夫婦背著死去的兒子,徒步25公里山路回家的故事。該報道令林天宏成為著名記者,獲得無數嘉許,甚至是官方的肯定,成為一代新晉記者的學習對象。; X9 Y* b% O7 z) ^4 S! b
  u+ e2 b, r# d! `
但七年多後的今日,林天宏屈已轉職阿里巴巴旗下一間電影公司,從事公關工作。對於離開新聞界的原因,他否認與政治有關,只以「太悶」來解釋,又指今時今日中國傳媒的讀者數量及影響力均已大不如前,因為讀者都已轉向智能手機及「微信」等軟件。
# ^: ^# ?# {* Q# etvb now,tvbnow,bttvb& U: L* j! p/ Y' N% B# ]; ^$ c
不過,林天宏對審查制度的不滿並非秘密。2014年,他曾在一篇博文中寫道:「這麼多年來,我們眼看自己的稿件被刪、被滅聲,已經漸漸習慣,甚至自行妥協、自己審查自己,慢慢的,與昔日入行時懷抱的理念漸行漸遠,幾已忘掉。」林天宏於2014年4月辭去記者工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G3 N4 B& Y' o# M7 R5 B" ]( P

/ u' q6 |. X0 Z1 I, B0 H& O公仔箱論壇但林天宏近日受訪時仍指,目前大陸新聞界仍有空間,有一個報道主題被審查,仍有其他九個題目可以跟進,但沒有說明會被拒的議題是甚麼。對於近來的記者轉職潮,林天宏如此形容:「中國媒體環境目前就是個災難,即使有才之士留在新聞界,又能做甚麼呢?」5.39.217.76& u$ P7 K3 Y% M& M6 m& Y
+ O4 ?  ]) o+ ]/ h' b. ^8 G
年輕編輯:在大陸做新聞是浪費生命公仔箱論壇+ d' E) a  |' e2 K' N
《衞報》訪問的另一名大報編輯則更為悲觀,形容目前在中國,做記者已無任何意義,指這幾年是大陸新聞自由的史上最低點。他透露,在習近平上任前,傳媒編輯至少還有自由,自行決定頭條是甚麼,但目前則有規定,頭條必須是領導人的新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 j$ G( m, f
公仔箱論壇( e0 t2 y# G, p
該名編輯亦正考慮辭職,他指在中國「你不能寫想寫的報道,不能訪問想訪問人,即使前兩者都做到了,報道也不能刊出。在中國新聞界工作,就是在浪費生命。」
  
现在大陆记者基本名声都臭了 。都是记者=妓者,说的东西根本没有人信, 要转行,其实真的不是政府打压, 而是民众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已,
4 \! h- s$ E( k  j" V0 G5.39.217.76总之, 说中国不好的, 就是自由民主, 说中国好的, 就是政府走狗, 那么就是这样的论调就已经证明你已经给洗脑 了,没有独立的思维只会跟着舆论走,
新華社訂禁用詞 「中港」、「兩岸三地」全被禁tvb now,tvbnow,bttvb  F( d4 T3 g0 U6 H# _7 Y  m8 L: O

+ H* ^5 w1 l1 l' O4 S; h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W/ s' z9 S4 g& U& q! {. t* C
tvb now,tvbnow,bttvb" ]+ x, x3 D/ h4 n# I% U
新華社作為大陸官媒,用詞一向有嚴格規定,尤其是在敏感的主權爭議上,報道時一字一句都不容有失。近期社交網站上再度流傳一份新華社在去年發布的禁用詞規定,就表明台灣、香港都不是國家,不能與中國對等稱呼,因此「中港」、「中台」,甚至是「兩岸三地」等詞語,都不能在新華社出現。
- K  X5 V8 }. K) L& Y# t9 E5.39.217.76
' w/ L& x* k' f5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事實上,有關指引,似乎港府早已心領神會,政府行政署一年前曾發出內部通告,要求各部門在使用涉及與內地關係的字眼時,要確保「用詞正確」,包括指明「中港關係」用詞不當,應改為「內地與香港的關係」。5.39.217.76' ~: X& r7 y9 O" W9 z

1 |$ I( G+ V% p* N5 L! Wtvb now,tvbnow,bttvb根據新華社發布了《新華社新聞報道中的禁用詞(第一批)》規定,對媒體報道時的用詞訂下不少限制,當中有的明顯是要強調中國對台灣、香港、澳門等地的領土主權。tvb now,tvbnow,bttvb3 S- I, u7 E. f6 O;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0 f) M3 [7 P- u- j
規定表明,香港、澳門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而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因此三個地方都不能稱為「國家」。台灣各個政府機構都要加上引號,例如是「立法院」、「行政院」等。作為大陸官方媒體,當然不能稱馬英九為台灣總統,即使是用引號標明「中華民國總統」亦不合規格。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s' K  {. n8 C: O
/ _( r+ e8 O: O$ ~: G/ S0 S6 K
香港媒體常用「兩岸三地」形容中、港、台,不過這種三地對等的稱呼,並不能在新華社出現。同樣道理,「中港」、「中台」、「中澳」這類詞語,亦是將國家和地區並列,因此成為禁用詞。規定指,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內地與香港」、「大陸與台灣」。tvb now,tvbnow,bttvb5 O9 O" \% h6 ?5 C

4 M0 {& j9 U- L; _0 `0 {5.39.217.76如果港、台、澳居民到內地旅遊,亦不可以說成是「港澳台遊客來華旅遊」。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港澳台遊客來大陸(或內地)旅遊」。- O- V* h' d5 r/ ?4 Z' N
南沙群島、釣魚島、新疆等有主權爭議的地方,全部都要用中國官方名稱,不能稱之為斯普拉特利群島、尖閣群島、東突厥斯坦等。/ v; c, f  ]7 R1 W) a1 C0 W

4 z4 J0 u* `) _4 O6 {. F  p% z# u影帝、影后均違規tvb now,tvbnow,bttvb2 ]7 a8 H9 G6 @) l
0 E7 n5 ?7 G, z6 K4 {" ]
有關禁用詞規定,亦包括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用字。香港媒體常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等用詞,新華社一律禁用,只能使用「文藝界人士」或「著名演員」、「著名藝術家」等。6 z/ b! J6 A$ c0 C& D" F7 O( u, w
「殘廢人」、「瞎子」、「聾子」、「傻子」、 「弱智」等詞語帶有侮辱性,應改用「殘疾人」、 「盲人」、 「聾人」、「智力障礙者」等詞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