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孝心千金難換 培育常葆花開

孝心千金難換 培育常葆花開
4 T8 K4 U& g6 ~; K8 Z9 Q. [+ k( a. t' a' D

! v/ t, K4 z$ h# w8 I! R# _5 q( w# Y春節是一家老小團聚的日子。多少兒女已獨立成家的老年父母,早早地引頸盼望節日到來,盤算著一家人如何熱熱鬧鬧地團年、迎新。而當大家終於齊聚一堂,禮物互換、杯盤交盞過後,銀髮一族卻往往發現,自己平日裏積攢了一肚子的話想對兒女說,真的開口了,卻往往因對方的冷淡反應而說不下去。因而許多老人會感慨兒女的疏離,抱怨親情消減。tvb now,tvbnow,bttvb, n  p: H% h# I! ~

4 [7 c; q( f. [% I- U6 X9 z, c
這樣的尷尬,究竟是因為兒女的孝心未盡,還是有其他原因?

, H  U  d! d  q5 a* }公仔箱論壇5.39.217.76' _+ p) t: q, w( n
孝道是華人自古堅持的傳統,也是中華民族鮮明的文化特色。漢代未有科舉選仕制度,推薦為官候選者須有孝的典型故事作為重要前提。而也不諱言,儒家文化傳統提倡的「孝道」,在舊時的社會背景下有其極度壓抑後輩自由與個性、某些清規戒律更不乏愚孝色彩的一面;然而盡孝與孝行的本真意義,並不會因為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而失去其價值。恰恰相反,在社會結構急劇變化、大家庭的核心凝聚力日益消散、青少年一代更強調個性與自由的今天,華人家庭更有必要強調孝心與孝行。而引人注目的變化還在於,與強調養兒防老的舊觀念相比,如今多數老年人經濟都能獨立,不需要子女生活補貼,但由於空巢者日增,精神上的孤苦寂寞往往成為這些老年父母最覺難熬的生活障礙。這也是為何許多銀髮族尤其盼望過年時與後代團聚的原因。而子女耐心傾聽其心聲或是絮叨,在這些平日不得不承受孤獨的老人看來,是一種格外重要的孝心體現。
2 ~9 X$ {' @# V* g( Q1 a5 S" R
tvb now,tvbnow,bttvb$ v- D" Y2 ^9 `4 _5 ?$ l
可惜這些老年父母的心思,做子女的大多並不知曉。這或許可歸因於:正當壯年的子女多不能體會銀髮族的心態與處境;而子女面臨的社會競爭激烈、工作與生活節奏加快,身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關愛重點多在下一代身上,對上一輩少了呵護之心,因而不能細緻入微地體察父母的感受。
5.39.217.762 X/ K9 e& K8 L

+ z2 b% M0 h! F- Q" i% I4 Y+ W
這種現象如今在華人家庭中十分常見,不少人因之感慨「天倫之樂」真味漸失。而由此引發的新問題是:對現在正值壯年的子女來說,如若行孝的傳統在他們身上未能很好傳承,那等他們有朝一日老去,又能對子女為他們盡孝抱多大期待?
1 n6 p4 i' `! M( ?
: ~2 m& ^! d: }# L. A! ^( h) {& {# e3 |
雖然人人皆明白「種瓜得瓜」的道理,亦知道期望「種瓜得豆」的結果會像緣木求魚般可笑。但現時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恰恰是「種瓜」卻希求「得豆」而不知。
( P% p0 L+ L* K9 h5 J
tvb now,tvbnow,bttvb" S- P; ^6 `- S7 V$ F$ H
試想,如果自己與父母同處一城,卻一年到頭難得見上幾回,就算見了也多是吃頓飯、放下點錢物就走,那自己的子女又如何能從上一輩的言傳身教中,體會到子女對父母應盡的責任、應當付出的耐心與呵護?當孩子小時,他們的孝心與孝行不能從這些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得到培養,等他們長大成人,又怎會懂得如何投桃報李,讓自己的父母一展歡顏?這就好比一株花苗長期缺乏施肥除草的照料,他日無法結蕊報春,園丁必定怪不得花苗。

( T) y% c. u, m6 }8 I, k- Ftvb now,tvbnow,bttvb
8 h: A9 Z- y# Z2 o7 Z  G2 {) W
而從另一方面來講,許多父母想與子女聊天,一是想傾訴心聲,二是想瞭解子女的工作、生活狀況。但若父母說起自己的境況總是不斷重復陳年舊事,或者一開口就抱怨、責備或流露悲觀情緒,又因退出職場多年、鮮少參與社會活動而與時代脫節,那子女與父母交流的意願自然會大大降低,就算端坐傾聽,也難以向父母傾訴心聲,暢所欲言。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子女為免父母擔心,常常報喜不報憂,即便身處困境,也不想增加長輩的心理負擔。
8 d5 b. w; u. \

' x$ X; T. |( c7 [% gtvb now,tvbnow,bttvb
因此,銀髮族父母或許需要想想:就像園丁培育花苗時須分門別類、因材施肥、投其所好一樣,自己是否該調整心態、保持樂觀、努力貼近社會發展,以利與子女找到共同話題?而為人子女者更應細細體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並非僅僅存在於紙面的一句古詩,更應化作具體行動,比如一次酣暢的長談、幾句暖心的問候,比如天冷時的一件毛衣、臥榻前的幾盅燉品。從行孝傳承的意義上說,已有子女而為人子女者做的所有這一切,其實為的都是未來的自己。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