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美:香港準備好「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嗎?公仔箱論壇: {( z4 G. e, W5 X. O
5.39.217.76# i6 ^, j3 d4 t# P2 o) J( y
) S- A) j" I. Q* l0 u' i
特首梁振英對於發展「一帶一路」的熱忱,有目共睹。《施政報告》教育政策之一的「一帶一路」獎學金,已引起不少社會爭議。公帑用得不恰當,在此不用再多議論。但「一帶一路」獎學金學生在香港升讀後是否可以成為地區之間的橋樑,履行「香港大使」的責任,實在令人質疑。能否作有意義的文化交流跟與香港同輩融入有很大關係。
1 e: f+ b4 J* W* R& _% w. D公仔箱論壇8 z) j9 o- {8 O: K) z8 Z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學生在融樂會一個有關教育的研討會上,分享自己在一間只有非華語學生的學校(前指定學校)讀書的經歷。過往有少數族裔朋友,入讀本地大專院校時原以為可增加與華裔學生交流的機會,更認識香港文化,但事實和想像卻不一樣。他認為可能在大專前,華裔學生鮮有與少數族裔同學一同上課的機會,加上生活經驗不一,很多華裔學生都不主動與非華語生交流,無奈地他的朋友都是海外生多於本地華裔生。
5 O' Z: s" ]+ [* D2 X* w9 w% Gtvb now,tvbnow,bttvb
8 ^+ a% x' ] p5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種族隔離 再多撥款都不能彌補5.39.217.76/ w/ P3 v! N* w1 }6 B; g T
% J* z0 w! \8 R; R) }
香港的教育制度,不論由幼稚園到高中,主流校園及課程大多缺乏多元文化元素,加上本地升學制度的障礙,及少數族裔學生因選校資料及語言學習支援不足的情况下,大都不能升讀主流公營學校,間接形成實質種族隔離的現象,令華裔及少數族裔相隔,明明在同一個社會中長大,卻好像從來未見過對方一樣。求學時期這個學習社交發展的黃金期中,本地華裔學生根本沒有機會與語言及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長期共處,直到大學或投身社會時才碰面,當然會感到陌生及不習慣。教育制度下已喪失彼此共融的機會,不論再多的共融晚會、嘉年華、畫手繪等等的撥款及活動都不能彌補。
3 Z: T$ m. h! n7 V* [$ k"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O; R3 X4 t0 Z2 }; c0 W
連本地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也遇到融入障礙,更遑論「一帶一路」地區的學生。要香港成為地區間的橋樑,政府現急需的,是一套全面的多元融和政策,志不止在思考「一帶一路」策略的意義及可帶來的機遇,而應着重尊重多元文化,讓市民從小建構真正的共融意識。少數族裔在香港的文化及歷史早於開埠初期已於香港存在,比國家的「一帶一路」計劃還要早,行政長官理應做好本地多元融和政策,方可配合國家的路向。公仔箱論壇$ t- R* M2 n: N5 o# O
5.39.217.763 J0 W$ q( s' B7 |( H; _" F
作者是香港融樂會總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