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電/中國目前的收入和財產不平等狀況正在日趨嚴重。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此外,從教育機會到醫療保障,中國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整體呈現擴大趨勢。日前公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作出了上述判斷。
/ d! s9 o9 f2 ?' ~3 [! Jtvb now,tvbnow,bttvb8 G6 t% ~0 [1 g; r. i
《中國民生發展報告》叢書是基於北京大學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撰寫的系列專題報告,以全國25個省市160個區縣的14960個家庭為基線樣本,探討民生問題狀況、差異、原因和社會機制。
- b5 L- d) C! J6 a'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9 w% {; S7 M7 M
《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顯示,中國目前的收入和財產不平等狀況正在日趨嚴重。近30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從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現在的0.45以上。而據CFPS2012資料估算,2012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約為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線。財產不平等的程度更加嚴重。估算結果顯示,中國家庭財產基尼系數從1995年的0.45擴大到2012年的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 l! V5 C* m5 m) K* z1 Z公仔箱論壇
) e- N4 }2 M# W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除了收入和財產上的不平等之外,不同人群在教育機會、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差異也非常明顯。
8 Q! Q7 Q s n1 N N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C. i' j3 j- v
以教育為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學”,這樣勵志的話語正在越來失去說服力。教育這項重要的公共服務存在巨大的城鄉差距、東中西區域差距和性別差距。尤其是城鄉差距十分顯著。《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顯示,60年代出生的人群教育不平等程度最低,此後不平等程度不斷上升,80年代出生的人群教育不平等程度達到歷史最高。戶口、父母的教育水平、黨員身份、出生所在省份等一系列並非通過個體努力可以改變的因素對教育資源獲得的影響份額在過去三十年有所上升。這表明未來相關公共政策應該著力於減少劣勢境況對人力資本發展的負面影響,使社會成員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 tvb now,tvbnow,bttvb4 x0 B1 C1 Z X! a: v% J! L( j
( c/ s7 `% U; R$ ~% x) G 在醫療保障上,本應起到減小收入差距作用的社保體系反而起到逆向調節的作用。《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主要負責人、北京大學教授李建新的研究表明,健康狀況更差的個體往往更加缺乏醫療保障資源,面臨更大的就醫壓力。從收入上看,高收入人群享有更多的醫療補貼,醫療補貼不成比例的補貼給了富裕人群而不是窮人。
3 B; W6 G5 ?- z3 C4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T+ k- P9 G, v6 d" _公仔箱論壇在性別方面,女性往往受教育水平更低,工作和收入更差,相應健康水平也比男性更差。女性更容易有抑鬱傾向,自報慢性病的比例更高。但是,在決定個體就醫機會的醫療保障方面,女性擁有醫療保險的比例卻低於男性,在看病時自己負擔的醫療費用比例更高。 公仔箱論壇7 q: }; N- Z t5 O
. S$ P3 { q) r. Y公仔箱論壇 城鄉居民也存在巨大的健康和醫療不平等。農村居民的抑鬱水平更高,其慢性病類型主要為高血壓、呼吸系統疾病和胃腸炎,而後兩者主要由落後的生活條件和醫療衛生服務導致。農村居民的新農合醫保雖然覆蓋率高於城市,但是保障力度明顯低於城市,因而,農村居民的自付比例仍然高於城市。
, L4 V9 V( @" ^8 J1 v+ }
( I, R' i( _' o8 J& W& F% D- [: Y5.39.217.76 李建新等人在《報告》中闡述,上述不均等現象無論從社會結構、社會階層視角,還是跨城鄉、跨地區的視角去度量,都顯現出擴大的趨勢。這些問題亟需得到有效解決,否則很有可能威脅到社會的穩定,進而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瓶頸。
$ g6 N a# ^( N+ d& [# J
1 I6 B- B: A4 ? v$ z, xtvb now,tvbnow,bttvb 除此之外,《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還考察婚姻和家庭在轉型社會的極速變遷,包括夫妻間財產分配、子代對年長父母的社會支持、流動人口對家庭的支持和擔當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