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1-15 01:24 P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P/ W2 i7 Y; N# W2 @
1 g3 G# e9 V* R w/ F+ ?9 H
林行止: 袋穩搖滾未來錢 善用盈餘種善因5.39.217.769 d3 x( U8 [8 j4 A
1 [$ p% p. C" [.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8 U9 e$ H# U5 C3 }3 T7 J2 G
甲、9 y3 @; K/ C8 W! _* I2 t
英國傳奇搖滾巨星大衞.寶兒(D.Bowie,外地譯鮑伊;原名David Robert Jones)於去周日(十日)病逝紐約,得年六十九歲;據其傳記作者雲蒂.李(Wendy Leigh)透露,寶兒身體孱弱(這也許與他當紅時過的是性、毒品及搖滾樂三位一體的生活有關),過去十多年最少有過六次心臟病發,十八個月前確診肝癌,一如既往,寶兒均秘而不宣,但他作了離世的充分準備,於死前兩天發行的唱片《黑星》,便是於病榻精心策劃與歌迷告別之作。tvb now,tvbnow,bttvb v/ w0 x( a+ i$ O+ x G
3 u, |3 Z$ y: Z2 S" J
畢老林昨天在他的「投資者日記」說,在「財經專欄寫音樂題材,未免不倫不類」,但他仍寫了資訊豐富可讀性甚高的〈大衞.寶兒與金融創新〉;筆者的專欄雖不限題材,惟寫寶兒這位其作品「吾不懂欣賞」的搖滾樂巨匠,筆者固未之前想,讀者肯定亦感意外。5.39.217.76! o$ a& W2 a9 n& k9 q
# L: S0 v9 m' M( f$ L' k
筆者當然沒條件寫寶兒的搖滾樂,但對以他為名的「寶兒債券」(Bowie Bonds),仍可寫上一千數百字。一九九七年一月,寶兒的「粉絲」、美國投資銀行家普爾民(D.Pullman),說服他同意把他在一九九○年前灌錄的二十五張唱片(共收約三百首歌)的「未來收益」,以發行債券形式公開發售,那等於寶兒把未來的版權收入「袋住先」;包銷這批值五千五百萬美元(由於以債券發行機構貸款給版權持有者形式出之,巧妙地避過課稅問題)、贖回期十年、年孳息七厘九債券的,是保誠保險;債券發行時引起一陣搶購潮,這當然與寶兒當時為天王巨星有關,惟真正引起投資者興趣的,還是無形資產(Intangibleassets)即所謂「知識產權」第一次證(債)券化。認為無形資產前景璀璨者與喜歡嘗新趕潮流的投資者,數不在少,信貸評級公司遂給以「投資級」(Investment grade)評價。
) e2 r2 T" I; U# Itvb now,tvbnow,bttvb
9 D$ p `( O, Z' G. T$ I4 c# y4 [tvb now,tvbnow,bttvb寶兒為什麼願意把未來十年收益「袋住先」?一句話,那是他見人所未見,一如畢老林說「預見音樂行業迅速沒落」之故。看淡未來的知識產權收益,現值加上「貼水」把版權賣出,豈非對他最為有利?事實果然如此,正如寶兒的盤算,唱片收入持續萎縮,寶兒唱片的收益遠遜預期,堅稱「寶兒債券回報必勝美國國庫券」的普爾民,一度為此與保誠有法律纏訟;至二○○四年,「寶兒債券」更被評為「垃圾債券」。
9 @( H; [3 @# ^1 _( l- c$ G- Htvb now,tvbnow,bttvb
% I7 o! A* @. F6 Y: ^9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雖然「寶兒債券」因唱片收入「下行」而「不行」,但大衞.寶兒開創把無形資產「上市」的先河,令藝人可以「先獲未來錢」,「照辦煮碗」的流行曲紅星(甚至作曲家)不下十人,可惜,由於網絡崛興令靠賣唱片抽取版權費的「歌壇」成為夕陽行業,「寶兒債券」(為紀念這位始作俑者,這類債券皆以寶兒為名)無法全面流行……。
8 x$ g* i1 ^* B. U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 p: Q" R/ P( C公仔箱論壇在物競天擇的自由市場,任何成功人物,不論來自哪個行業,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不然必在競爭中被淘汰。行為看似奇詭、衣着打扮稀奇古怪、外形男女不分(其實他已有各有所成的一子一女)的大衞.寶兒,是典型的例子。在唱片業的黃金時代,他看到行業開始式微而同意賣出版權,是準確預見未來的精英!: m, x, W; e I1 c, @* F
5.39.217.768 i2 D. d8 C0 V1 M, x1 g. ?3 ^, e
乙、
, t9 y' F/ }8 V& [, Q公仔箱論壇行政長官的年度《施政報告》今天稍後宣讀,筆者雖然對其內容毫無所知亦不想作任何揣測,但料市場反應不會太好。所以有此想法,皆因突然想起美國經濟學家奧爾遜(M. Olson, 1932-98)的成名作《國家的盛衰——經濟增長、滯脹及社會僵化》(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所揭示的「國家窘境」。他認為行之有效的穩定制度,經過一段時期後,必會因為「搵着數者」(既得利益集團)的內鬥而大變,他舉了多國的例子,真的不由你不信。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的現象正是如此。經過這麼多年的弱肉強食,貧富不均兩極化,富者愈富貧者雖不至愈貧但貧者變富已不可能。這種社會深層矛盾,必然引發「劇烈的內鬥」(heated internal infighting)。
8 |: ~, t& O: _+ K/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 V7 G5 \; t P% {「內鬥」指的不是明槍明刀「互轟互砍」,而是不同階層人民通過選出的代議士、在議會及傳媒上各為爭取其選民「應得」權利的言文攻訐……。換句話說,長期安定繁榮後社會很易(也許是必然)出現不同意見的爭紛,不和諧因此是常態。如何才能讓社會歸於和諧,不必諱言,「劫富濟貧」,特別是在財富集中少數人手上的富裕社會,是可行之法。香港由於稅率甚低(低至豪富不好意思多次建議政府可考慮加稅)而福利並不全面,因此這方面有很大空間可以發揮。
, G, R t r! S8 F& z; X6 Ktvb now,tvbnow,bttvb
. n: Q* w7 J9 ]3 x公仔箱論壇如果新年度的《施政報告》陷入滿口遠景和一些瑣屑小恩小惠的窠臼,筆者會很失望。香港年有財政盈餘且累積的儲備山積,當局應在減輕全民生活壓力上多動腦筋,拿出一套良策以拉近貧富距離,那才是港人之福!
" ?6 }; Q4 z. B% K5.39.217.76
6 t# a( _) R9 a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