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黃日涵:來到緬甸發現密松項目不能重啟的原因

本帖最後由 chnluer 於 2016-1-8 09:35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 Z7 M0 L& O) i2 o2 {; z1 |
; [/ w1 @* k6 P* l

許久沒見如密松這般明亮的夜,盤坐在伊洛瓦底江旁,和身邊一位留守在密松水壩管理處的小夥交談。伴著周邊徐徐的清風,聽著身邊的故事。畢業于外交學院的小李,本來志向是成為一名外交官,如今卻在遠離密支那幾十公里的庫區等待了4年多。

筆者近日赴泰國、緬甸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中企在當地的發展情況。常在新聞中聽到的密松,對國人而言熟悉又陌生。這座水壩緊挨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離中國雲南省不過200多公里,住著許多的華人。當地民眾對於中國的看法總體也比較積極,然而這也成為縈繞在人們心中的“密松之惑”。為何曾經政府支援,百姓有好感,水庫項目卻遲遲停滯?

眾所週知,電力工業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支柱産業。緬甸是一個電力非常缺乏的國家,在旱季的緬甸用電量並不大,但筆者卻在仰光機場遭遇了兩次停電,緬甸缺電困境可見一斑。為了解決缺電的難題,緬甸政府在2012年提出要積極吸引和利用國內外投資,大力發展緬甸的電力産業,以滿足國家發展和人民的需求。緬甸擁有超過1億千瓦的水能資源,其中主要分佈區域就在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原本計劃是中國幫助緬甸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支那規劃建設密松、其培、烏托等7級流域電站和1座施工電源電站。而這些項目一旦建成將有力地緩解緬甸缺電的困境,並且將迅速助推緬甸經濟的騰飛。

一方面是緬甸的嚴重缺電,一方面又是對中國水電項目的掣肘,這似乎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留守在密松壩區的員工已經遠離親人度過了4年的時光,除了負責聯絡當地公共事務之外,也負責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修通了從密支那到密松的長達19公里的水泥路,幫助當地的移民村。中國員工還積極參與周邊百姓的各種活動,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孤兒院,都活躍著中方的身影。中方還專門設立“伊江獎學金”來資助當地的教育,原來鮮有人考取大學的移民村,現在每年被錄取的人數不斷增加。大米、衣物、教育這些身邊的事情讓庫區民眾對於中國企業形象的認同感漸漸提升。

然而,這些潤物細無聲的工作加上苦苦的等待,卻仍然未能換來密松項目的重啟。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失去了話語引導權使中資企業在緬甸步履維艱。緬甸民主化的進程催動了當地NGO組織介入緬甸的許多大型項目,被大國操縱的媒體經常利用顯微鏡來放大工程中的每一個缺失,甚至超出雞蛋裏挑骨頭的程度。加上教會的力量,使得不少附近民眾在煽動之下成了抵制的主要力量。

正如中國人常説:“酒香也怕巷子深”,做了很多工作的中資企業由於缺乏有效的公共外交和宣傳渠道,加上大國操縱了緬甸媒體的議題,使得中企公共外交的效果不僅沒能讓更多的緬甸民眾認可,甚至國內百姓也對密松項目存在誤解。泰緬之行,筆者最大感觸是,中企走出去的步伐不能單單只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更需要有整體外交工作思路的轉變,構建全方位的海外利益保障體系才能讓中國海外項目做得更遠,做得更好。

返回列表